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06 10:44:20
4.結果與分析
4.1小班組圓周單腳持續跳躍和走平衡木差異不顯著,其他各項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2 3~4歲小班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前、后測差異檢驗
| 項目 | 班級 | N | 前測 | 后測 | ||||||
| x | s | t | p | x | s | t | p | |||
| 10米Í2往返跑(秒) | 實驗班 | 30 | 9.42 | 1.14 | 1.84 | 0.70 | 7.57 | 0.58 | 3.81 | 0.000 |
| 對照班 | 30 | 9.95 | 1.06 | >0.05 | 8.31 | 0.88 | <0.01 | |||
| 立定跳(厘米) | 實驗班 | 30 | 61.5 | 23.35 | 1.68 | 0.097 | 84.46 | 13.94 | 2.81 | 0.007 |
| 對照班 | 30 | 52.8 | 16.30 | >0.05 | 74.83 | 12.49 | <0.01 | |||
| 壘球擲遠(米) | 實驗班 | 30 | 2.73 | 0.72 | 0.91 | 0.363 | 4.78 | 1.20 | 6.60 | 0.000 |
| 對照班 | 30 | 2.56 | 0.67 | >0.05 | 3.17 | 0.56 | <0.01 | |||
| 走平衡木(秒) | 實驗班 | 30 | 26.38 | 15.38 | 1.62 | 0.110 | 8.81 | 2.83 | 1.79 | 0.078 |
| 對照班 | 30 | 21.13 | 8.83 | >0.05 | 10.42 | 3.99 | >0.05 | |||
| 圓周單腳持續跳躍(米) | 實驗班 | 30 | 3.0 | 1.58 | 0.52 | 0.599 | 21.03 | 8.81 | 0.64 | 0.524 |
| 對照班 | 30 | 3.4 | 2.87 | >0.05 | 19.26 | 12.25 | >0.05 | |||
| 雙腳持續跳躍 (秒) | 實驗班 | 30 | 12.49 | 6.32 | 0.77 | 0.442 | 7.46 | 1.41 | 3.26 | 0.002 |
| 對照班 | 30 | 13.75 | 6.29 | >0.05 | 9.58 | 3.26 | <0.01 | |||
通過表2,可以看到實驗班在前測中與對照班幼兒在各項指標中無顯著差異,經過一學年的區域體育游戲后,除圓周單腳持續跳躍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各項存在著顯著差異。實驗充分說明通過區域體育游戲的開展,使小班幼兒在肢體的協調性、肌肉的柔韌性、上下肢肌肉力量和爆發力、速度,身體在運動過程中的耐力以及心肺系統的功能狀況都明顯優于對照班。這進一步說明區域體育游戲能夠促進小班幼兒體能發展。由于區域體育游戲是打破幼兒年齡班級的界限,幼兒能夠充分地、自由地進行交往,小班幼兒在與大年齡幼兒的交互作用中不斷地模仿哥哥姐姐的活動,不斷地挑戰自己,從而提高了運動水平。在區域體育游戲中,教師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采用游戲化活動方式引導幼兒進行體育活動。如在鉆爬區,教師制作了印有小蟲子、小烏龜、小蜘蛛、小猴子等動物的背飾,讓幼兒模仿這些動物進行手膝著地爬、肘膝著地爬、爬越及倒退等各種爬行姿勢的練習。這樣使小班幼兒的運動潛能充分釋放,其他幼兒也會模仿、追隨。因此,實驗班幼兒的運動技能提高較快。
小班幼兒對于圓周單腳持續跳躍動作掌握較難,即使在區域體育游戲中,中小班幼兒也很少嘗試此類游戲。走平衡木對于小班幼兒也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實驗班與對照班幼兒無顯著差異。
4.2中班組走平衡木差異不顯著,其他各項存在顯著性差異
表3 4~5歲中班組實驗班與對照班前、后測差異檢驗
| 項目 | 班級 | N | 前測 | 后測 | ||||||
| x | s | t | p | x | s | t | p | |||
| 10米Í2往返跑(秒) | 實驗班 | 30 | 7.69 | 1.00 | 1.68 | 0.097 | 6.66 | 0.52 | 3.31 | 0.002 |
| 對照班 | 30 | 8.15 | 1.07 | >0.05 | 7.14 | 0.59 | <0.01 | |||
| 立定跳(厘米) | 實驗班 | 30 | 85.80 | 14.02 | 0.20 | 0.837 | 101.86 | 14.30 | 2.22 | 0.030 |
| 對照班 | 30 | 84.97 | 17.14 | >0.05 | 93.86 | 13.59 | <0.05 | |||
| 壘球擲遠(米) | 實驗班 | 30 | 3.88 | 0.98 | 1.19 | 0.23 | 6.15 | 1.40 | 5.63 | 0.000 |
| 對照班 | 30 | 3.56 | 1.10 | >0.05 | 4.45 | 0.87 | <0.01 | |||
| 走平衡木(秒) | 實驗班 | 30 | 12.59 | 4.73 | 0.19 | 0.84 | 6.45 | 2.56 | 1.31 | 0.194 |
| 對照班 | 30 | 12.13 | 11.72 | >0.05 | 8.33 | 7.43 | >0.05 | |||
| 圓周單腳持續跳躍(米) | 實驗班 | 30 | 20.07 | 7.38 | 0.15 | 0.87 | 32.76 | 11.31 | 2.98 | 0.004 |
| 對照班 | 30 | 20.53 | 14.83 | >0.05 | 46.86 | 23.27 | >0.01 | |||
| 雙腳持續跳躍 (秒) | 實驗班 | 30 | 6.95 | 1.88 | 0.92 | 0.35 | 5.90 | 1.16 | 2.72 | 0.008 |
| 對照班 | 30 | 7.63 | 3.58 | >0.05 | 6.81 | 1.42 | <0.01 | |||
通過表3,可以看到實驗班在前測中與對照班幼兒在各項指標中無顯著差異。經過一年的區域體育游戲后,除走平衡木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各項存在著顯著差異。實驗充分說明通過區域體育游戲的開展,中班幼兒在肢體的力量素質和耐力素質都明顯優于對照班,說明區域體育活動能夠進一步促進幼兒體能的發展。實驗班的幼兒已經建立起區域體育的游戲規則.在游戲中,教師十分注重為中班幼兒增加豐富的輔助材料,提高他們的運動創造性,如在跳躍區,教師提供了許多幾何圖形的膠片或小彩棍等,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活動方式自由地擺放,幼兒可以擺成一字型,進行兩腳連續跳;也可以擺成平行線進行左右前進跳和單、雙腳輪換跳,雙腳交替跳;或擺成不規則形狀進行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變換跳,轉身跳等。另外,教師定期更換、添加輔助材料的種類、數量,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感到不斷的變化,增加了幼兒的活動興趣,促進了幼兒體能的發展。
中班幼兒特點較活躍,在區域游戲中對運動量較大的游戲感興趣,如跑、跳、投擲、球類、車類區域等選擇較多,而對運動量較小的平衡區域不太感興趣。因此,在走平衡木的后測中,實驗班與對照班幼兒無顯著差異。
4.3大班組各項指標均存在著顯著性差異
| 項目 | 班級 | N | 前測 | 后測 | ||||||
| x | s | t | p | x | s | t | p | |||
| 10米Í2往返跑(秒) | 實驗班 | 30 | 6.61 | 0.52 | 1.60 | 0.115 | 6.19 | 0.32 | 2.74 | 0.008 |
| 對照班 | 30 | 6.83 | 0.54 | >0.05 | 6.57 | 0.67 | <0.01 | |||
| 立定跳(厘米) | 實驗班 | 30 | 110.20 | 12.94 | 1.61 | 0.112 | 119.03 | 15.41 | 3.17 | 0.002 |
| 對照班 | 30 | 104.54 | 13.75 | >0.05 | 106.78 | 13.82 | <0.01 | |||
| 壘球擲遠(米) | 實驗班 | 30 | 5.23 | 1.518 | 1.39 | 0.169 | 8.41 | 1.97 | 2.61 | 0.012 |
| 對照班 | 30 | 4.65 | 1.63 | >0.05 | 7.03 | 2.05 | <0.05 | |||
| 走平衡木(秒) | 實驗班 | 30 | 5.50 | 1.75 | 1.82 | 0.073 | 3.91 | 1.07 | 3.17 | 0.002 |
| 對照班 | 30 | 6.37 | 1.87 | >0.05 | 4.98 | 1.46 | <0.01 | |||
| 圓周單腳持續跳躍(米) | 實驗班 | 30 | 41.27 | 12.96 | 0.36 | 0.720 | 69.96 | 21.98 | 2.31 | 0.024 |
| 對照班 | 30 | 39.82 | 17.36 | >0.05 | 58.57 | 14.51 | <0.05 | |||
| 雙腳持續跳躍 (秒) | 實驗班 | 30 | 5.51 | 1.05 | 0.67 | 0.502 | 4.78 | 0.90 | 2.22 | 0.030 |
| 對照班 | 30 | 5.69 | 1.00 | >0.05 | 5.23 | 0.58 | <0.05 | |||
通過表4,可以看到實驗班在前測中與對照班幼兒在各項指標中無顯著差異。經過一年的區域體育游戲后,大班幼兒體能測查的各項指標都存在著差異。實驗進一步說明,通過區域體育游戲的開展,大班幼兒的自主意識增強,在力量素質、耐力素質和協調素質方面都明顯優于對照班。針對大班幼兒的身心特點,各區域的教師都設計了許多適合他們的游戲來促進和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如在投擲區開展了攻城堡的游戲,幼兒分為攻與守兩組進行對抗,游戲提高了幼兒的投擲興趣,鍛煉了投準和擲遠的能力。又如,我們在攀登區創設了攀巖、攀繩、過鐵索橋等游戲,滿足了大班幼兒超越自己,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成功感與滿足感的心理需要。
4.4小班幼兒在體能發展上沒有出現顯著的性別差異,而中班和大班幼兒在上肢力量素質方面呈現了顯著的性別差異。男孩投壘球的成績優于女孩,而大班女孩的圓周單腳持續跳躍又明顯優于男孩,呈現顯著性別差異。
表5 各組后測性別差異檢驗
| 項目 | 性別 | 小班 | 中班 | 大班 | |||||||||
| N | x | t | p | N | x | t | p | N | x | t | p | ||
| 10米Í2往返跑(秒) | 男 | 30 | 8.09 | 1.47 | 0.147 | 30 | 6.88 | 0.211 | 0.834 | 29 | 6.27 | 1.33 | 0.186 |
| 女 | 30 | 7.78 | >0.05 | 30 | 6.91 | >0.05 | 29 | 6.47 | >0.05 | ||||
| 立定跳(厘米) | 男 | 30 | 78.26 | 0.76 | 0.449 | 30 | 100.4 | 1.372 | 0.175 | 29 | 116.0 | 1.41 | 0.162 |
| 女 | 30 | 81.03 | >0.05 | 30 | 95.33 | >0.05 | 29 | 110.2 | >0.05 | ||||
| 壘球擲遠(米) | 男 | 30 | 4.26 | 1.83 | 0.071 | 30 | 5.78 | 2.736 | 0.008 | 29 | 8.94 | 5.22 | 0.000 |
| 女 | 30 | 3.69 | >0.05 | 30 | 4.81 | <0.01 | 29 | 6.55 | <0.01 | ||||
| 走平衡木(秒) | 男 | 30 | 10.34 | 1.62 | 0.111 | 30 | 8.33 | 1.309 | 0.196 | 29 | 4.14 | 1.60 | 0.114 |
| 女 | 30 | 8.89 | >0.05 | 30 | 6.45 | >0.05 | 29 | 4.71 | >0.05 | ||||
| 圓周單腳持續跳躍(米) | 男 | 30 | 17.60 | 1.90 | 0.062 | 30 | 38.86 | 0.375 | 0.709 | 29 | 57.68 | 2.81 | 0.007 |
| 女 | 30 | 22.70 | >0.05 | 30 | 40.76 | >0.05 | 29 | 71.24 | <0.01 | ||||
| 雙腳持續跳躍 (秒) | 男 | 30 | 9.15 | 1.83 | 0.072 | 30 | 6.63 | 1.553 | 0.126 | 29 | 4.92 | 0.75 | 0.451 |
| 女 | 30 | 7.89 | >0.05 | 30 | 6.08 | >0.05 | 29 | 5.07 | >0.05 | ||||
5.實驗結論
5.1區域體育游戲的開展能較好地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
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區域體育游戲的開展能夠真正落實《規程》及《綱要》中所倡導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思想,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游戲環境,注重了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及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促進了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5.2區域體育活動的開展能較好地解決目前幼兒園開展體育活動形式單一、幼兒活動束縛多的現狀,使區域體育活動成為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
幼兒園區域體育游戲的開展,使幼兒的游戲空間擴大,增進了幼兒間的交往,豐富了幼兒體育活動的內容,使幼兒健康主動的發展。區域體育游戲現已成為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之一,深受幼兒的喜愛。
5.3區域體育游戲的開展能較好地促進幼兒身體的協調發展
通過教師科學地設置區域的環境、投放豐富的玩具材料、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的游戲活動,幼兒的體能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實驗結果表明:幼兒每天進行40分鐘左右的區域體育游戲,與不參加游戲的幼兒相比,在體能發展的多項指標上出現顯著差異;由此可見,教師科學地指導區域體育游戲,可以促進幼兒體能全面、協調地發展。
6.建議
6.1幼兒園應根據季節的特點,本園的規模,活動開展的時段,活動場地的大小,各班所在的位置等具體情況,開展適合于本園特點的區域體育游戲。例如,在組織方式上,可以以園為單位開展,也可以分片開展,還可以以年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在活動開展的初期,可以選擇小、中、大三個或同一年齡班進行試點,區域設置應相對集中在一個院內。隨著幼兒活動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漸增加幼兒人數,擴大活動的范圍,增加活動的區域等。
6.2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每天進行一次區域體育游戲,條件有限的幼兒園可以一周開展一次,每次活動時間大約為40分鐘,要避免一次活動時間過長,運動負荷過大。
6.3在開展區域體育游戲時,幼兒園的領導、保健人員及后勤人員最好參與幼兒的游戲,遇到問題及時處理。同時,在有準備的情況下,家長也可以參加,以確保幼兒的安全與健康。
6.4如果幼兒園設有室內體育游戲區域,幼兒活動時,應注意環境的安全與衛生,盡可能選擇活動量較小、噪聲較低的活動。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學前教研室 范惠靜 首都機械廠幼兒園 杜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