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03 23:00:20
教師的有效回應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讓每一位幼兒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各種潛能得以開發。
背景:
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成為全社會的最大關注!從廣東省出現“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到上海地區4月全面的抗擊“非典”——禁止“非典”嚴重地區的工、商、旅游的對流感染;采取多種隔離措施;新聞廣播、電視媒體、保健宣傳……整個世界范圍的預防和警惕是前所未有的!社會的關注、家園的共育,使孩子們了解了很多相關的知識和經驗,他們的生活在改變,他們有體會,有困惑,他們渴望更多地了解其中的原因,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求知欲望。
案例:
上海地區開始全面抗擊“非典”了!早晨一來園,孩子們就有說不完的話題,他們在幼兒園議論開了:“你們知道今天的非典病人增加到幾人啦?”“看過今天的新聞了嗎?我拿來了今天的報紙,放在‘新聞角’請你們去看一看!”“媽媽今天又在家休息,還不能去外地工作,她可著急了!”“這幾天我一直在吃‘泡騰片’,可以增強體質哦!”……在“非典”的特殊時期,孩子關注著醫生的情況、病人的安危;相應的預防措施;衛生保健……
思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幼兒的生成活動常常是在成人的意料之外產生的,作為教師應善于發現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觀察幼兒的熱點與興趣所在,在行為上作出積極回應。我們布置墻面“新聞角”,展出幼兒收集的有關信息;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主題墻面:人體呼吸系統解剖圖;戶外宣傳欄,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請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關于抗擊“非典”的信息,積極引導幼兒講述新聞的主要內容,幼兒主動成為主題環境的創設者和參與者。
針對幼兒的實際需要和社會的嚴峻問題,教師予以積極的回應,和孩子們共同探討有關抗擊非典的話題,開始開展“預防非典”的探索型主題
活動。
在區域探索過程中,孩子們在尋找自己生活中崇敬的白衣天使:“今天的新聞里講了一個小朋友,她通過電視機和護士媽媽們一起過生日”;“小湯山醫院里有好多病人出院了,我們發給他們的email應該收到了!”“我媽媽是醫生,她的本領可大了!”……于是,我們就勢開辟了一個‘傳染病醫院’,提供了醫院的一些用品、半成品材料、一個廢舊用品百寶箱。孩子們在游戲中用自己收集的各種材料“建造”著各種病房、醫療器械、特色藥物,甚至他們還開設了一個“試驗基地”研究預防“非典”的疫苗……一個個預防非典的活動就這樣誕生了!
思考:
本著二期課改中“教育要注重早期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必備條件”的理念,我們為幼兒提供多樣的教育材料和教學設施。當孩子生成對醫院的興趣時,教師及時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自主地去觀察、發現、探索,去獲取知識,不斷增強幼兒的社會責任感。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變“知識的傳授者”為“材料的準備者、支持者”,教師在對幼兒的回應中更有效地讀懂了他們的興趣、愛好、水平、能力及個性特點。
在“預防非典”的探索過程中,我們打開了幼兒的心扉。孩子們大膽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的媽媽是醫生,我覺得媽媽太了不起了!”“很長時間都不敢出去玩了,星期天我看見有好多人敢出來逛街哦!”“真是太高興了,這個壞病毒終于被我們消滅了!”……他們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雖然他們的力量微不足道,可是他們對“非典”的關注和關愛不亞于成人,他們儼然成了真正的“小衛士”,激發出關心自己、關愛他人、關注社會的情感。還收集了很多相關的資料,開展了很多相應的活動:問題討論、參觀調查、動手操作、觀察記錄、經驗分享、成果展示,還自制了“預防非典宣傳小報”貼在社區里……開展這樣的主題活動,讓愛伴隨孩子成長并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也為這樣的成功而歡呼。
思考:
在實踐中我進一步感受到:開展二期課改,教師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在成長過程中,教師學會了理解孩子、關注孩子、支持孩子,也學會了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孩子,適時鼓勵、啟發孩子,學會回應孩子。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每一個兒童各不相同,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不同的認知發展水平,
教師的有效回應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讓每一位幼兒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各種潛能得以開發。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