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24 21:22:48
導讀:在平等的師幼關系中支持孩子的發展案例:“用不聲張的方式保護孩子的隱私”用“到隔壁去談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做接納孩子與眾不同的示范”策略:了解每個孩子的處境,用行動、語言、態度、神態表現尊重,老師總是能出現在孩子們的身邊。
一、敏感地察覺孩子的需要、給孩子以適宜的支持(一)及時地捕捉孩子“需要發展”的時機
案例:“劉書昂沒有對植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在早操隊列中讓孩子們學習和感受方位”策略:老師必須能客觀地看到孩子的表現行為,并對孩子的行為做出積極客觀的判斷,判斷孩子有什么樣的需要、我們的方式是否還有能進一步引發孩子學習的價值,孩子是否需要援助、需要我們什么樣的援助,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讓孩子進行新經驗的體驗。
(二)引發孩子的學習需要案例:“在我們的電視生活中出現了數字電視”策略:積極地洞察身邊的生活信息,選擇和判斷哪些信息與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有關系、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能產生什么樣的積極影響,然后圍繞孩子的學習特點和教育目標,利用話題、行動、環境、材料等引發孩子的學習需要。
(三)抓住孩子的興趣點、支持孩子學習需要案例:“孩子們最近交流的話題是關于電視劇《貓狗》”策略:積極地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根據我們為孩子們設計的發展目標判斷孩子們的興趣對孩子的發展有什么價值,然后圍繞對孩子們的發展有價值的興趣展開學習活動。
二、師幼建立激勵性的、個性化的互動
(一)創設公平的師幼互動情境案例:“大家都看到這幅圖了”策略:創設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看到的、摸到的、聽到的、體驗到的機會公平,在公平的機會中關注和促進孩子的不同發展。
(二)在平等的師幼關系中支持孩子的發展案例:“用不聲張的方式保護孩子的隱私”用“到隔壁去談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做接納孩子與眾不同的示范”策略:了解每個孩子的處境,用行動、語言、態度、神態表現尊重,老師總是能出現在孩子們的身邊。
(三)引發孩子主動學習的愿望案例:用“約定”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守約的行為、用“小印章”調動孩子們參與活動的愿望策略:想辦法激發孩子的主動性(運用方式、方法、材料、工具、環境)想辦法能觸動更多的孩子行動起來,創設讓個別孩子能得到有效發展的空間,為有特殊愿望的孩子創造表達和表現的機會,尊重他們的愿望,幫助實現其想法。
(四)保持互動的持續案例:“在記錄中發現孩子的需要”用“重來的方式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策略:讓持續的活動內容幫助孩子獲得完整的經驗,為孩子確定適宜的生活和學習的標準,讓這一標準在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中、在幼兒園和家庭中保持持續。
三、在孩子的發展節奏和教育節奏之間尋找平衡。
案例:慶祝“十一”策略:把孩子當前的需要和未來的需要結合起來,將孩子當前的能力水平和我們理想的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孩子的學習和當前的生活結合起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