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29 19:07:33
四、教師的支持與幼兒好奇心的發展
(一)環境的支持性
幼兒是知識的積極探索者與建構者。一方面,幼兒的好奇心可謂與生俱來;另一方面,環境的支持將有助于誘發和促進幼兒好奇心的發展。其中,幼兒園教育是人生第一次接受的、由專職教師按照一定的教育理念對環境影響加以選擇,組成一定教育內容,采取適當教育方法,對個體心理產生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影響的過程。這種影響對個體最初的成長具有一定的主導性。班級的物質環境與心理氛圍對幼兒獲得人生經驗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可以說,這個環境同時就是個體的學習環境。按照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習環境是學習發生的地點與空間。傳統的教學強調教學環境的控制性與指導性,而現在的教學倡導用學習環境代替教學環境,認為學習環境是“學習被刺激和支持的地點”。在這一地點,“學習者在追求學習目標和問題解決的活動中可以使用多樣的工具與信息資源,并互相合作與支持”。[6]
幼兒的學習環境包括教師、幼兒、學習資源等。由于幼兒年齡小,心理發展不成熟,活動與思維的獨立性差,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創設環境中應發揮主導作用。教師應根據教育目的和幼兒成長需要精心設計學習環境,同時廣泛利用各種資源,調動家長、幼兒積極參與學習環境的創設,組成幼兒學習共同體。
首先,應創設具有新奇性、變化性與神秘性的物質環境。這種新奇包括了幼兒少見的、由物質材料之間相互作用所產生的變化帶來的新奇性。它容易引起幼兒情感與認知的傾向性。教師應及時觀察幼兒行為變化,并及時提供支持性材料,以提高幼兒的好奇心水平。
其次,應創設積極的心理環境,提供積極的情感支持。心理氛圍是一種情感活動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在教育活動過程中主要有兩種:好奇與焦慮。這兩種情緒在性質與過程上是相反的,但它們相互作用,可以共同激發幼兒的探索或回避行為。教學中應該創設積極的心理氛圍,包括自由、民主、積極的情感互動,如教師熱情洋溢的講述、回答、鼓勵性評價等言語行為和微笑、點頭、凝視、傾聽等非言語行為都會對幼兒的探索活動產生積極影響。幼兒可能會由此產生驚訝、興趣、微笑、專注、適當的焦慮等情感呼應行為。在這樣的情緒互動中,幼兒更多體會到安全、寬容、接納、信心與勇氣,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更能產生好奇心與探索行為。
(二)策略的支持性、
如前所述,好奇心是一種內在動機,主要由外界刺激物的新異性所喚醒。好奇心也反映了個體的認知需要,主要由外界刺激物與預期的不一致所喚醒。這種喚醒具有情感的力量。不同的個體面對同樣的認知信息,會產生不同水平的好奇心,這是由個體對當前認知信息的興趣、信心與期望不同造成的。好奇心的強度與個體對相關信息的了解程度有關,與個體的信息缺失產生的不愉快感有關。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創造條件誘發幼兒的奇心,使其從靜止狀態變為活躍狀態;另一方面要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好奇心既具有認知性特征,又具有情感性特征,為此,我們提出促進個體好奇心發展的三種策略:好奇陷阱策略、心理匹配策略和開啟問題箱策略。
1、好奇陷阱策略。
好奇陷阱是通過設置懸念,如不和諧性、矛盾性、新奇性、驚奇性、復雜性、不確定性等,使之超出幼兒預期,從而引發幼兒的驚奇心,并使幼兒保持一種對刺激物的注意與探索,使驚奇轉化為興趣情緒。
好奇陷阱一方面可以引發驚奇與興趣的情緒反應,另一方面由于行為結果與個體預期不一致,個體往往會感到出乎意料,感到困惑、緊張、不適,也就是心理失衡。這種失衡感是一種認知沖突,可以使幼兒形成注意的焦點,頭腦保持警覺,激活已有知識經驗,并對相關信息迅速作出選擇和有目的的加工。
好奇陷阱策略實施的基本步驟如下:第一步,設計懸念,超出幼兒預期;第二步,引起幼兒認知沖突;第三步,創造條件,支持幼兒解決沖突。
2.心理匹配策略。
心理匹配策略主要指當前刺激(教學內容)與幼兒的認知結構(水平)相一致,從而使幼兒心理上感到滿足,由此激發幼兒求知需要的一種策略。當教學內容與兒童個體需要有關時,兒童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即學習心向就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因此,教師要盡可能把現有的教學內容與要求變成喚醒幼兒內在學習動機的誘因。這就要求教師對現有的教學內容或信息進行加工,包括情感加工與認知加工。這種加工的核心在于外在需要一方面與幼兒的認知、情感需要具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要略高于幼兒自身的需要,能夠幫助幼兒在原有基礎上跳一跳。通過加工,調動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使幼兒的好奇心由靜止狀態變為活躍狀態,由缺乏狀態變為啟動狀態,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從而促進幼兒心理的整體發展。
心理匹配策略實施的基本步驟如下:第一步,了解幼兒的需要;第二步,找到教學內容、方法與幼兒需要的匹配點;第三步,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3.開啟問題箱策略。
開啟問題箱策略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發現問題,通過討論、實驗或頭腦風暴等方式主動探索的一種策略。我們知道,好問是幼兒的特點,也是幼兒好奇心的主要表現。一般來講,幼兒提出的問題有年齡差異和水平差異,有的是為了了解事物的表面特征與屬性,有的則希望進一步深入了解事物,還有的會持續一段時間,以了解一類事物的特征與功能。與成人相比,幼兒的問題意識較強,通常會表現出強烈的積極理解事物和尋求新信息的傾向性,但是由于幼兒認知能力有限,自發提出的問題水平比較低,有些幼兒甚至不知道如何提出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景,通過設疑等方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發幼兒觀察、操作和思考,調動幼兒學習的心向,促使幼兒認知能力發展。
開啟問題箱策略實施的基本步驟如下:第一步,讓環境和材料激發幼兒提問;第二步,不要急于給幼兒提供問題的答案,而是通過及時點撥,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第三步,在活動區開設小問號,使幼兒有機會繼續自己感興趣的探索。
總之,幼兒好奇心作為內在動機與主要的學習情緒之一,應當得到尊重與引導。利用多種途徑,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行為一方面可以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師深化教學改革,為培養個體的創造性品質提供最初的基礎。教師的情感支持、材料支持與策略性支持在保護幼兒好奇心、培養其創造性品質方面具有關鍵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