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22 19:37:40
繪畫是幼兒表現對主題活動內容的感受的主要形式。因此,我常組織幼兒寫生、聽想畫等,讓幼兒把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下我就組織主題活動情況作一些回顧與思考。
主題內容的來源與生成。
《綱要》要求我們應該綜合開發、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創造良好的條件,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我們的主題內容大部分來源于自然、文化、社會。因此,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和社會資源的結合利用,是綜合教育幼兒全面發展的好辦法。
大自然是一部真實、包羅萬象的無字百科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是主題內容的基本來源;梅山是文化教育之鄉,有著豐富的本土文化,蘊藏著無窮的文化教育資源;一個社區的環境、設施、設備等,都蘊藏著豐富的隱性資源,對生活在其中的幼兒來說,無形中拓展了他們的活動空間,豐富了他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和活動內容,擴大其知識面。本學期,我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軸心和基點,圍繞梅山社區環境的特色,生成《春天來了》、《樹木大家族》和《炎熱的夏天》等主題活動。我經常帶領幼兒接觸田野、山水和社區綠化,參觀國專小學、國光中學和菜市場等,讓他們開闊視野;增強了幼兒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意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并以此豐富創作題材。
樹立新觀念,畫出幼兒心中的畫。
《綱要》指出“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以幼兒自主的探索學習為主要方式。倡導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傳統的幼兒繪畫是以訓練技能技巧為主的范畫教學,這種教學不要求幼兒開動腦筋,只要求他們機械化地臨摹范畫。傳統模仿畫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教學過程由“引起興趣─出示范例─示范講解─巡回指導─結束評價”五個環節組成,這五個環節都以完成技能要求為目的。我嘗試一改過去的傳統教育方式,探索一條激發幼兒繪畫興趣、發展想象力為主的新的教育形式,調整五個環節為“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引導觀察─啟發聯想─鼓勵獨創─展示自我”。
幼兒的繪畫活動是在其學習動機的推動下產生和發展的。這種學習動機,只有在教師調動幼兒的情感因素之后,才有可能被激發出來。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和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境,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并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緒上的興奮。這樣,他們的身心才會處于最佳狀態,才能激發出作畫的動機。在組織《有趣的汽車》主題活動的繪畫中,我創設停車場場景,讓幼兒帶著問題:“××里停了幾輛車?什么車?車有幾個車輪?……”觀察各種款式的汽車,幼兒憑借音樂及身體動作表現開汽車的動態,并結合豐富想象:“你還見過什么款式的車?想想,今后科學家還會創造出什么款式的車?你想創造出什么款式的車?……”幼兒畫出自己所看到或自己喜歡的汽車,如卡車、灑水車、救護車等,也能設計出各種各樣款式奇特的汽車,如手提包車、萍果車、房子車、鞋子車等。
圍繞《春天來了》、《樹木大家族》和《炎熱的夏天》三個主題活動,我班組織幼兒進行聽想畫、寫生、感知畫。如:
1、在幼兒了解春天特征的基礎上,邊聽歌曲《春天在哪里》邊進行聽想畫。幼兒畫出一片片茂密的樹林,畫出湖水里的魚和龜,畫出水邊的綠草、鮮花及倒影……幼兒利用這些畫剪貼在教室外墻上組成一幅主題畫——《美麗的春天》。
2、帶幼兒觀察園內外及國光中學里的樹木,并根據其特征進行寫生。幼兒對寫生有點生疏,但又感興趣。每個幼兒都畫出自己喜歡的樹,把每一棵樹畫得生龍活虎、生機勃勃、千姿百態。
3、在感知夏天氣候變化及夏天的蔬菜和水果后,幼兒用繪畫形式表現出夏天的景色、夏天的天氣變化、夏天的蔬菜娃娃和水果娃娃,并把自己對夏天的喜歡與否畫出來。
對兒童而言,繪畫是自主性活動,只有不受教師的強制性干預,享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才能夠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在這種活動中,老師要做的是引導幼兒觀察、歸納,提煉現實生活中看到的事物,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大膽表現出來,真正畫出幼兒心中的畫。這一點,我做到了。
合理提供工具材料,結合資源提高繪畫能力是關鍵。
各種資源的合理開發是幼兒發揮想象的根源,更是幼兒繪畫的實質。而繪畫是一種手眼腦并用的實際操作活動,多種多樣的工具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兒的操作欲望。我常帶幼兒到園內外或國光中學觀察景色,并結合圖片、歌曲、手工等,將主題活動與領域活動結合,讓幼兒圍繞樹的生長過程,感知春天和夏天的變化及不同類型樹木的特征。這無形中為幼兒的繪畫奠定了基礎。在繪畫活動中,我提供的繪畫工具材料有筆——水彩筆、記號筆、毛筆、排筆、粉筆、水粉筆等;紙——復印紙、彩色卡紙、報紙、宣紙等;顏料——水粉顏料、廣告顏料、水彩顏料、油畫棒、水墨、油墨等;其他工具材料——棉簽、海綿、印章(包括木刻印章、蔬菜印章等)、拓印板等。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材料和表達方式。
在主題活動的開發中,我們也請家長與幼兒一同收集相關活動的圖書、圖片、相片、掛歷、木制品等材料,讓幼兒領會大自然變化因素。這對幼兒繪畫有很大的幫助。不如意的是,木制品、講述大自然變化的故事磁帶或碟片的材料較為稀少,幾乎沒有。因此,不能讓幼兒更透徹地領會大自然的變化因素。如在《樹木大家族》這一主題活動中,由于缺少講述樹與動物的關系、樹與人的關系和樹改善環境等的相關材料,教師只能用口頭表達,幼兒難以理解。所以,在《樹》的主題網絡墻飾布置中,這幾個網點難以全面呈現出來。我想,如果有碟片放映講述,讓幼兒切身感受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及其關聯,會讓這幾個網點呈現更加豐富多彩的景象。
總之,擁有更多的豐富的材料來源,更能讓幼兒以繪畫形式盡情體現自己對主題活動的認識及感受。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們會更加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人力資源、環境資源等綜合教育,有效地開展主題活動,使幼兒得以全面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