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17 23:53:13
區域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是當前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幼教改革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它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本學期我園選擇小段作為試點,創設利用區域進行教育活動,我班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獲得了一定的經驗。
步驟一:對區域活動進行再認識
剛開始創設區域活動,我們把區域活動看作是課堂教學的延續,總認為區域活動是老師將平時所教的知識放入各個區域內讓幼兒練習,以達到進一步鞏固知識的目的。于是我們在語言角放置了一些圖片、木偶,讓幼兒講述學過的故事內容、表演等情節;在數學角放了一些分類卡等引導幼兒將活動中的操作重演一遍。一階段的實踐后我們發現幼兒一開始還有興趣,可不久這種興趣漸漸消退了。于是我們展開研討,了解到區域活動是讓幼兒自由選擇的意愿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的幼兒“自由”活動。為了滿足各種層次幼兒的要求,擴大幼兒的知識面,我們重新調整了區域活動的內容。我們為能力不同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幼兒的興趣一下子高起來了,但是由于還是跟著教師“要求”這根指揮棒,幼兒的興趣氛圍忽隱忽現。通過不斷的學習,反思,翻閱有關資料,在理論的指導下,我們認識到區域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學習活動,讓幼兒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學習、探索,掌握知識。而不是先教后玩,也不是邊教邊玩。我們把區域活動看作是能給幼兒提供一個優化的有利于幼兒活動與表現的良好環境和機會,它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項活動,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兒活動的材料,建立和諧、自由、輕松的氣氛,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步驟二:為區域活動創設物質環境
我們根據幼兒健康、社會性、認知、語言、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需要,逐步設立了結構角、美工角、娃娃家、理發店、語言角、圖書角、音樂表演角等區域。本著合理布局便于流動的原則,根據活動室的特點,我們將結構角、圖書角、娃娃家等區域設為固定區,其余設為活動區。在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方面,我們認識到區域活動必須創設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大膽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我們在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力求使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們觀察、評估每個幼兒的發展狀況,根據教育目標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使學習活動體現“下能保底,上不封頂”的要求,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例如:學習按顏色分類時,我們為能力弱的幼兒提供相同形狀的紅、黃、藍小圖形,材料簡單清楚,幼兒容易操作;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了四種以上不同形狀的材料,幼兒可以進行較復雜的區分、排序。在材料的投放上我們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如在美工角,剛進行涂色時,我們提供的是蘋果的涂色,然后是香蕉的涂色,最后是葡萄的涂色,涂色面積由大變小,難度逐漸增強。剛開始接觸水粉時,我們先提供水粉顏料供幼兒印章畫時使用,再組織幼兒進行指點畫,最后才提供排筆進行繪畫。
布置三:合理發揮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主導地位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我們支持、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我們建立區域活動常規,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自律能力。為了讓幼兒適應區域活動能獨立地參與,我班兩位老師和一位保育員在區域開放時間分散到各個區域進行有目的的指導,教師對幼兒每一點創造都表示欣喜,給予鼓勵,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另外,在區域指導中,我們加強區域間的配合,滲透,相互促進。不同區域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聯系起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如我們引導幼兒在美工角印小魚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環送到表演角;數學角引導幼兒學習有規律地排序,將有規律裝飾的項鏈送給娃娃家的娃娃等。幼兒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在做做玩玩中輕松地得到了相應的知識。
步驟四:對區域活動進行講評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重視講評,以講評推動活動的深化。小班幼兒評價能力差,開始我們只組織幼兒說說:你今天玩了什么?和誰一塊玩?以后逐步引導幼兒說說:你是怎樣玩的?誰玩得好?為什么?讓幼兒在講評中把自己的經驗感受與同伴分享,體驗成功的快樂,發展口語表達能力。而教師的講評則以表揚、鼓勵為主,推廣幼兒的成功經驗,把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告訴大家,提出新的游戲要求和規則,使幼兒在愉快、自信的感覺中結束,并激發幼兒下一次繼續活動的愿望。
一學期中,我們的區域活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解放了孩子,使幼兒在不同程度上增強了自信心,想象力、創造力有了較大提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