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12 22:37:26
(二)注意教育內容之間的整合。
課程內容之間的聯系,是人們經常關注的聯系方面。內容的聯系和整合的本質目的,往往不在內容本身,而在于通過內容的整合,促進幼兒的整體性發展、和諧發展。內容的整合涉及兩個層面:一是課程中前后內容之間的聯系,即內容的縱向聯系;二是不同的、相關內容之間的聯系,即內容的橫向聯系、整合。課程內容聯系和整合的形式很多,在此主要討論領域內的教育內容的整合、領域間的教育內容的整合和超領域的教育內容的整合,這幾種整合,均屬橫向的整合。
1、領域內的整合
相對于學科而言,領域已經對教育內容進行了一定的整合。領域是在學科的基礎上的一種內容組織體系,領域本身就是整合的結果。因此,領域的內容必然的比學科的內容整合程度大。但這并不意味著領域的內容已不需要整合。從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的實踐來看,要使領域真正成為領域,必須加強對領域內內容的整合。每一個領域的教育內容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但在一個領域中,教育內容有可以作相對的劃分。如在科學領域中,有關于自然界的內容,有關于科技的內容,有關于數學的內容,這些內容有一定的獨立性,甚至已自成體系,但在現實的課程中,應努力使這些內容之間盡可能地相互聯系,有機結合。如,關于動物的知識,經常地與關于植物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有時有跟一定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聯系在一起,甚至還跟科技聯系在一起,其中也很可能有分類、數量等數學的內容。對于我國大部分的幼兒園來說,課程的整合首先應該關注的是領域內的整合。
2、領域之間的整合
不同領域的課程內容之間需要整合。領域是對課程內容的相對劃分。領域的劃分,必然地要割斷不同領域間某些固有的聯系。我們在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恢復不同領域內容之間的一些固有聯系,將某些內容還原成整體的、聯系的狀態,并盡可能發現和挖掘領域間新的、更多的聯系線索。這種聯系的發現和利用不是為了使領域消失,而是為了使不同領域相互聯系,使幼兒園教育發揮更大的整體性功效。領域之間的整合有多種水平,有兩個領域之間的整合,多個領域之間的整合;有領域之間的零星聯系,多點聯系和密集聯系。在一個課程中,可能不同的領域間聯系和整合的水平是不同的。
3、超領域的整合
在我國當前的幼兒教育實踐中,有一些課程并不是以領域的形式加以組織的。這些課程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高度的整合,已經超越了領域,在這種課程中,已經看不到特定領域的存在。不同領域的內容都圍繞一個核心,整合在一起。這種課程一般成為綜合課程、整體課程或整體性課程,也有的課程方案從具體的組織形式上考慮,把這種課程成為主題課程、單元課程。從課程類型的角度看,它們都屬于核心課程。
綜合課程是否絕對的體現整體性的思想了?綜合課程是否真的只整不分?任何課程都有整和分的兩面性。綜合課程雖然把不同領域的教育內容聯系起來了,但同時我們還應看到,主題和單元有可能有把領域中不同內容之間的邏輯上的順序或內容的前后聯系割裂了。我們很難做到前一個主題的內容剛好是下一個主題的基礎,下一個主題的內容恰好是前一個主題的延伸和繼續。也許我們經過努力可以盡可能使前后主題之間的內容盡可能的相互聯系,但是,這種新的割裂還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綜合課程,如果所謂的聯系是拼湊的、無機的,又犧牲了內容的前后聯系,那么,這樣的綜合必定不如領域課程。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課程的選擇是一種整合形式和割裂形式的取舍。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判斷這兩種課程組織形式的標準。更具體的說,整什么更重要。由于人們的發展觀的不同,課程觀的不同,知識觀的不同,對應整什么和分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這也許真是目前我國幼兒園課程多樣化的原因之一。如,有些人認為,接受系統知識的教育很重要,應盡可能注重知識的邏輯。也有人認為,對于幼兒來說,重要的是對內容感興趣,只有當幼兒愿意學,才可能學好。要讓幼兒愿意學,就應從幼兒的生活現實出發,從生活中學習,課程應反映現實生活尤其是幼兒感興趣或幼兒現實參與其中的生活。不要把知識人為的作學科劃分,應綜合地學習各種知識在如何綜合的問題上,綜合課程的研究和實踐者一直在探求綜合的機制問題。與綜合有關的有兩個課題:
一是主題的來源及性質。不同的主體來源,決定了主題的不同性質。
主題的第一種來源是領域。即主題是以一定的領域為基礎來設計的。如“美麗的春天”、“冬天的動物”、“夏天的水果”、“我們做朋友”、“新年到”等等。這些主題明顯的與特定的領域有關,以某一個領域的內容為主,但在主題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又不只限于某一個領域。這類主題在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實踐中,經歷了一些一個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其基本的發展趨勢是從主要是或較多的涉及單各學科或利用的內容發展到涉及多個學科和領域的內容。
主題的第二種來源是社會社會和幼兒生活事件。主題的設計圍繞這些具體的事件加以展開。如“交通事故”、“運動會”、“臺風來了”、“出血了”、“新朋友”、“送別好朋友”等等。這些主題均是發生在社會生活中或幼兒自身生活中的真實事件。圍繞這些主題設計和組織的活動可能以某一領域的內容為主,也可能多個領域并重,往往這類主題更有生成的空間。
主題的第三個來源是人們專門提煉和概括的一些現象和過程。如“變”、“熟了”、“原因”等等。這些主題是開放的,本身并不包含確切的內容,但卻可以容納不同領域中很多相關的內容。主題內容的選擇就是圍繞這些現象和過程進行的。
主題的第四個來源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作為主題的來源不同于領域作為主題的來源。這里是指將某一個文學作品作為主題的來源。文學作品本身就涉及到藝術和語言兩個領域,二文學作品尤其是故事、寓言等,其具體的內容往往是與科學、社會等領域緊密相關的。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物品、道理、場景等都是主題內容生成的這樣線索。如“桃樹下的小白兔”、“小蛋殼歷險記”等。
二是主題的特質。主題的性質,取決于主題設計時設計者的立場。一個主題確定以后,有人是站在領域的立場上來考慮主題的內容的,基本的做法是從不同的領域中選取與該主題有關的內容。有的在此基礎上對來自不同領域的內容進行一些整合,有些不加整合,從而出現主題內不同領域的內容堆積的現象。有的雖有主題,但每周還是有固定的以領域為劃分方式的課表。這種主題成為內聚式的主題。
也有人在主題確定以后,首先是分析主題所包含的核心內容,根據對核心內容的分析,確定主題展開的基本線索,再順著這些基本線索,確定主題的具體內容。形成所謂的主題網絡或主題樹。由此可見,這類主題的設計和展開并沒有以領域為依據,但主題的具體內容必定是與領域有關的。只是這些具體的內容,可能與幾個領域有關,也可能與某一個領域有關。這種主題稱為外展式的主題。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三種內容整合形式不能籠統地評定它們的優劣。對于不同的幼兒園來說,適宜的、經過努力可以采用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幼兒園采用那種水平的內容整合方式,應從幼兒園的現實出發加以選擇。此外,對許多幼兒園來說,內容整合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各種形式在一個幼兒園中被綜合采用,達成互補。從我國當前的現狀看,大部分幼兒園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成效,不可能采用單一的整合形式。
(三)在現實的、多樣化的活動過程中實現整合
真正的教育整合應在現實的、多樣化的活動中加以實現。要在各種現實的、具體的活動中實現整合,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對活動的開發和創新
良好的活動應該是融目標、內容、環境、材料及方式、方法等活動的基本要素合理組合的、幼兒全身心投入的過程。一個合理整合的活動應該是各種活動要素有機結合活動。如何才能使各種活動要素有機結合,實現真正的活動整合,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對活動的開發和創新。活動開發和創新不在于名稱的新奇,不在于材料的花哨,而在于活動能真正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在于能真正符合幼兒的需要,在于能引發幼兒的操作、探究和體驗,在于能與幼兒已有的經驗建立一定的聯系。由此可見,活動開發和創新的基礎是對幼兒需要和興趣的了解,對幼兒原有經驗的了解,對幼兒現實生活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從幼兒的學習特點出發,充分挖掘和利用現實生活中廣泛的教育資源,開發形式多樣、新穎活潑、具有趣味性的多種多樣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