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9 21:35:24
溫州市甌北鎮第二幼兒園 谷嫦嫦
摘要:近年來的科學研究表明,每一個發育健康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潛力。所謂創造力,是指主體在創造性活動中所表現出來和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這種能力可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層次。幼兒的創造力是比較簡單和初級的,由于幼兒心理水平、知識經驗的特點,受知識、經驗、能力和條件的限制,幼兒只能進行直觀地、形象地、缺乏嚴密性和邏輯性的創造,這種創造常見于幼兒的各種極其平凡的生活活動當中。
關鍵詞:培養發展創造力
幼兒的創造只是一些比較簡單,低級的創造,雖沒有什么社會價值和實用價值,但對幼兒的成長都有極大的作用。首先,幼兒期的創造力會直接影響長大后的創造力,因為沒有幼兒期幼稚的創造能力和創造精神做基礎,到成年后就不可能作出那些對社會有貢獻的創造。其次,對其整個的心理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創造力能使幼兒得到巨大的個人樂趣和滿足,對孩子來說,再也沒有什么比他們完全靠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更令其滿足的了。第三,幼兒期的創造力還對幼兒其他能力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一般富于創造的幼兒,具有較強的自信心,獨立性和自主性,有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等。
創造性的本質就是不同尋常的,必定是異常的行為,異常的思考方式,異常的產品,幼兒具有與其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創造性的萌芽,此時的創造才能還處于形成之中,是一種潛在的才能,有待于培養和發展,因此,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已成為當前兒童的主要課題。隨著教改的深入,發展幼兒創造力的教育日益引起人們的理視,在整個學期,幼兒的創造力處于一個發生和初步發展的時期,這就為創造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心理依據和可能性,是一項應該抓住時機促使其發展的工作,這項工作開始的越早,對幼兒日后創造力的發展就越有利。
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著好奇和疑惑,但同時又缺乏對人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掌握。幼兒理解他所接觸的世界有其獨特的視角,而這正是創造力的表現,幼兒的理解過程正是他創造的過程,他們創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去同化和順應未知的知識、經驗、技能、甚至情感,而這未知的方面正是教育者意欲傳遞的。因而傳遞中也具有創造。然而對創造的理解有誤,教育者往往忽視幼兒在接受傳遞中創造成分。更令人不解的是有些教育者一方面無視幼兒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又為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設計了各種活動,人為的將傳遞過程和創造過程對立起來,這種認識和實踐中的偏差導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為了創造而創造,為了創造的結果而創造,割斷了幼兒的創造與鮮活的生活實踐,生動的教育過程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為幼兒的創造提供的契機,因此為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教育者并不一事實上要去創設“創造角”,設計所謂的“創造性活動”,因為一旦使得創造依附于某一特定的對象,教育者就會有意無意地將創造物化為結果,因此幼兒創造力的培養應交織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各科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每一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象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境,讓幼兒內在創造沖動釋放出來,所以我們應該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造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驗,并對這結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思路和新的產品”的能力。那么,教師在一日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呢?
一、訓練幼兒的發散思維
這是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的一種重要方式,是指教師要求幼兒在思維的過程中突破原有知識的框框,充分發揮想象力,從一點向四面八方想開去,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它既無一定的方向,也無一定的范圍,允許幼兒林新立異和異想天開。教師應注意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性思維能力,可經常讓幼兒說說一個物體的用途,如在喝開水時,我產可以上幼兒說“水除了可以喝還有什么用?”等,或者有意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找出與眾不同的解決辦法,如“經過一片水洼地,又不讓鞋子濕了,有什么辦法呢?”“怎樣使雞蛋不從桌子上掉下來”等,經常畫一些圖形讓幼兒想象象什么等,這樣經常有意識地訓練幼兒改變角度去思考問題,幫助幼兒打破思維定勢。形成創造性的思維方式。
二、讓幼兒自由操作
幼兒喜歡觸摸、擺放或拆卸各種東西,這是開展創造活動的基礎,教師要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情感需要去選擇材料。當然這樣做并不意味著允許幼兒去毀壞財物或去做傷害自己及他人的事情。
三、少提供模仿范例
模仿不是創造,要促進幼兒創造力發展就要少給幼兒提供模仿范例。經常有幼兒會懇求老師:“幫我畫好嗎?”“幫我折好嗎?”“老師是這樣嗎?”聰明的老師不能只按幼兒的要求去做,而要靈活運用教育技巧。激發兒童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即猜測孩子在想什么,琢磨出他們的思維處于什么階段,思維活動中還存在什么矛盾。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進行相應的指導,鼓勵其自己的操作。
四、運用積極評價,強化幼兒的創造行為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教師的評價十分敏感,在兒童進行創造性活動時,老師進行積極有效的評價對幼兒產生創造性思維會起到激勵作用,積極的評價是對兒童創造行為作出最好的反應,在培養幼兒創造力的過程中,教師可采用的四種積極強化的方法:
1、言語強化,如“你真聰明”,“你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等等。
2、動作強化,如微笑、點頭、摟摟抱抱等。
3、實物強化,如獎勵幼兒一朵小紅花,送給一件小禮物等。
4、特權強化,如讓某個幼兒在全班幼兒面前展示他的創造性行為。
五、營造寬松氛圍,創設良好的環境
教師應帶領幼兒共同創設一個良好的動手動腦的環境,這種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方面。軟環境是指為幼兒之間良好的關系所形成的一種氛圍,硬環境是指為幼兒提供的開展創造性活動的場所和材料。輕松、信任、依戀的師生關系和團結、友愛、互助的幼兒集體,有利于激發幼兒努力進取,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師應給幼兒多一些自由度,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愿望和愛好去選擇一些活動,允許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等,使幼兒的創造興趣和熱情得到充分發揮。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創設豐富的物質環境,注意環境的可操作性,多提供一些半成品的玩具和材料,并開放玩具架和活動區,允許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既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可以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愿望,另外,孩子希望發現新觀念,經歷新的事情,自由睦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一個重視增進孩子個性,創造性潛力發展的環境中,孩子會自我感覺良好。因此,在創造性潛力發展的創造性活動中,要允許有疑慮的兒童不參加活動,因為他們在旁觀別人的活動過程中獲益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也許幾天以后,他就會以極大的熱忱去嘗試這種活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