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9 21:25:47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幼兒的美術表現力是幼兒大膽發揮想象,表達自己的能力。他們的自我表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自由表達,一種是創造性表達。只有把美術活動作為幼兒表現自我、表現自己對客觀世界的看法的有效工具,才能通過美術教育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本園經過一年的美術課題研究探索,教師的美術教育觀念明顯提高,能重視幼兒生活經驗的積累,逐漸創設寬松、自由的心理環境,而且能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心理特征,結合本班實際水平、生活經驗和興趣點選擇切實可行的內容,來實施美術教育活動等。但在教育實施中還存在不足之處,如:教師開展的活動不夠深入,沒有體現一定的特色,組織形式單一;幼兒美術的表現形式不夠豐富;幼兒還不能大膽地進行自主學習和表達表現;幼兒美術作品沒有充分利用,其價值得不到體現等等。面對這些現狀,這學年我們將以培養幼兒表現力為主要目的,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注重幼兒自主的學習過程,引導幼兒運用各種形式大膽表現、自由想象,讓幼兒對美術活動懷有強烈的興趣和表現熱情,以美術帶動思維,從而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研究對象、時間、方法
1、研究對象:莆田市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幼兒
2、研究時間:2005年9月——2006年9月
3、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三、研究措施:
1、多方位、多元化地為幼兒創造感知美的環境,給予幼兒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充分運用多種手段,引導幼兒自覺建立起良好的審美感覺,激發他們的藝術情感和表現美、創造美的強烈欲望。
2、結合生動有趣的各種方式,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使他們樂于用美術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如:
(1)通過生動形象的故事講述、兒歌、游戲等形式;
(2)事物的現場直觀(讓幼兒充分感受);
(3)適當的“示范”和“范例”:可用實物、藝術家的作品、兒童作品、一些能夠激發美感適合引導幼兒想象的,等等。
3、游戲是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應力求將美術教育活動游戲化,以幼兒為主體,創設寬松、自由、和諧、開放的空間,引導幼兒自由表達表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達到玩與學的統一。
4、在美術區域創設中盡可能地提供給幼兒多種美工活動材料,增加幼兒選擇的機會,充分運用多種表現手段,促使幼兒主動參與,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表現欲望和創作沖動,允許鼓勵他們大膽運用不同的表現方式來表現美、展示美、創造美,體現個性化。如室內外寫生、棉簽畫、吹畫、水粉畫、刮蠟畫、點畫、砂紙畫、印染、噴刷、泥塑、折剪等等。
4、除了正規的集體教學外,還應根據不同的目標采用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如集體合作作畫活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交流意識,還可以組織一些分組活動、分區活動、不同班混合分組活動、不同年齡的混合活動等,使幼兒通過廣泛的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過程。
5、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多傾聽幼兒的想法,尊重每個幼兒的點滴創造,鼓勵別出心裁的想象和獨特的表現形式,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表現力;不以成人的眼光進行評價,注重幼兒間的互評和自我評價,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提高幼兒感受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6、提高幼兒美術作品的利用率,如送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師,或同伴間互相贈送等形式,體現作品的價值,激發幼兒表達表現的欲望。
7、充分利用多方資源,密切家園配合,通過講座、家園互動欄等的交流,增進溝通,提高家長對幼兒美術教育的意識水平,改變家長的評價角度,共同培養幼兒美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四、研究具體步驟:
(一)、準備階段
1、組織課題組成員繼續學習《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南》及相關的幼兒美術教育理論,研討培養幼兒表現力的策略及切入口。
2、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和教育現狀,確定培養幼兒表現力的切入口,定出具體引導策略,并進行參與式討論交流。
(二)、實施階段
1、對幼兒進行觀察、了解、分析,把握幼兒的現狀、特點、需求和潛力。
2、根據分析情況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各班制定適合本班幼兒的課題計劃,選擇貼進幼兒生活的內容,進行預設和生成相結合,并創設相應的活動環境。
3、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家長的美術教育態度,同時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提高美術教育水平,力求家長的認同、支持和配合。
4、各班進行觀摩交流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模式。
5、每月進行兩次研討活動,每周不定期互相交流;每月至少撰寫一篇附有照片的案例分析和讀書筆記,并進行交流。
6、利用照片、錄象、文字記錄和收集幼兒作品等多種手段做好過程實錄。
(三)、總結階段
1、成果資料整理、分析、展示。
2、撰寫研究論文。
3、專家對成果進行評價。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