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3:00:43
(三)街道園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
街道同作為興辦時間比較長且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辦園類型,在體制改革中,必然存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包括如何消化多余人員、退休職工工資、人員醫療養老保險、房舍使用與維修、大型設施配備更新等。對這些問題必須認真研究,探索適宜的解決辦法,才能使改革順利進行。
根據街道園的性質和集體所有制單位的人事制度規定,退休人員工資的一部分由區財政局撥付、醫療費用由辦事處負擔,剩下的工資由幼兒園負擔。然而經費的不足使得幼兒園很難形成良性循環,加之這些幼兒園的退休人員數大大超過在職人員數,這不僅是幼兒園的負擔,也成為幼兒園和街道辦事處之間在職責關系上扯皮的根源。幼兒園要趁改革之機主動與主辦部門溝通,共同研究協商改革的具體辦法,探索民辦與公助的內容范圍,即新形勢下雙方的職責權限,使退休人員待遇和富余人員的安置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對園舍使用及大型維修等問題也能獲得明確的說法。
關于教職工的三險,新辦的街道園人事關系放在人才市場,基本不存在問題,可以直接通過保險公司辦理各種保險;老城區和建園時間較長的街道園在三險問題上盡管做法有所不同,但都要遵循國家相關的政策導向。幼兒園及其原主辦部門應該著眼大局,抓住機遇,促成這方面的改革才是關鍵。
另外,由于歷史原因,以往對各類園所的管理有不成文的分工:街道園、托兒所等是由托幼辦、婦聯管,而市立園及廠礦機關園由教育局管。90年代中后期政府職能部門精簡機構,明確職責歸屬,進行行政體制改革,撤消了托幼辦,幼兒教育統一由教育行政部門即教育局學前教育辦公室或幼教處、科主管。但在實際操作上,教育行政部門仍然沿襲以往的工作方式,重視市立園,使得街道幼兒園感覺如同“后媽養的孩子”,很不平衡。體制改革對政府的職能提出了挑戰,教育行政部門要將管理權限和范圍擴大到轄區內各類托幼機構,創設平等參與競爭的機會和環境,對以往比較忽視的處于邊緣狀態的園所給予更多關注,這樣才能帶動每一所幼兒園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街道園的前景展望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轉型,特別是城市建設的加快,原來由單位和政府承擔的職能轉而由社區來承擔,人們的生活需要也變得多樣化,要求加強社區的服務功能。社區學前教育成為幼兒教育發展的趨向。果子市幼兒園敏感地抓住了這一發展契機,把社區學前教育納入幼兒園工作,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開展社區早期教育,為散居兒童服務,并與街道辦事處、婦聯、居委會聯合開展社區幼兒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幼兒園的教育輻射作用。同時,通過開展社區教育,幼兒園宣傳了自身,擴大了影響,保持了較好的生源。這是值得宣揚的典型。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保健、衛生制度的完善,老齡人口越來越多。“托老”也成為社區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北京市街道幼兒園中,抄手幼兒園是一所雙一幼兒園,近年來,由于出生率降低,入托孩子逐年減少,為合理利用閑置下來的房屋,應社區居民的要求,在幼兒園辦起了敬老園,老幼一所托,使得這些社會孤老和子女因工作忙而無暇照顧老人生活的家庭深感方便。
可見,街道幼兒園在新形勢下應作為社區服務體系的一員,立足于社區居民需要,是可以獲得持續發展的。
街道幼兒園在體制改革中的優勢還在于,與企事業幼兒園不同,它一直實行“自收自支、自負盈虧”,這種經營體制在某種程度上比較容易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街道幼兒園作為民辦園的一種類型,要在改革中發揮已有特點和優勢,進一步利用民間力量、吸收教育資源、發展幼兒教育,同時也可以作為吸納相關專業人員包括下崗教師再就業的一條重要途徑。
無疑,街道園的生存與發展,不僅取決于其自身,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必不可少,其中基層政府更是責無旁貸。
街道辦事處是城市社區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掌握和順應社情民意,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街道辦事處要從大教育觀及幼兒教育社會化社區化的發展前景出發,將幼兒早期教育作為社區建設和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另一方面,街道辦事處作為街道園的原上級行政部門,不應也無權僅僅因當前退休職工醫療費問題及生源不足就強行把幼兒園關掉,甚至把園所房舍資源劃歸辦事處所有,挪做他用。與之相反,街道辦事處應適應經濟體制轉型的大局和形勢,正確認識幼兒園辦園體制改革的目的,以負責任的態度和切實可行的辦法,克服暫時的困難,提供必要的扶持,幫助街道園變“民辦官管”為“民辦公助”,使之真正面向社會,自主辦園,服務社區。教育行政部門也要與街道溝通協調,促成幼兒園體制改革。
總之,街道幼兒園這種獨特的辦園形式,曾經作出過突出的貢獻。如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街道園需要重新定位自己,迎難而上,創出一條新路。我們相信街道園在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下,會以進取精神迎接改革的挑戰,走出困境,贏得自我的生存和發展,并進一步融入社區服務體系,在社區建設和社區教育中再創輝煌。
(張燕吳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