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8 23:00:43
[摘要]街道幼兒園作為一種特殊的幼教機構,有其產生的特殊歷史背景,能夠滿足特定的社會需要。街道園需乘體制改革之機,重新定位自己,爭取辦園自主權。以獲得新的發展。
[關鍵詞]街道幼兒園;民辦公助;體制改革
本文擬略述北京市街道幼兒園的發展歷程,并對其相關問題進行反思。
一、街道幼兒園的興辦發展及其特點
(一)街道幼兒園的由來和發展
街道幼兒園從產生至現在,經歷了坎坷的發展歷程:
最初的街道幼兒園是1958年我國經濟“大躍進”的產物。當時,為了解放婦女,使其走出家門參加工作,孩子急需有專職人員照管,由此在城市發展起一批街道幼兒園。本調查的果子市幼兒園、紅旗幼兒園都是1958年建立的,至今已有近50年歷史。
1968年為了響應毛主席“五七指示”的號召,搞好街道服務,街道辦事處紛紛辦起“三站兩代一所”,即紅醫站、校外活動站、服務站、代銷店、代營食堂和托兒所,一批小型集體所有制的“五七”幼兒園應運而生,這些幼兒園后來也成為街道幼兒園的一部分。文化大革命時期,托幼事業受到嚴重損失,北京全市650處街道幼兒園被撤銷合并了300處。1980年,北京市成立了托幼領導小組,頒發了[135]號文件,從城鎮到鄉村又辦起了一批集體性質的托幼機構。
20世紀80年代是我國生育高峰時期。為解決城市“入托難”問題,北京市政府共計投資2.5億元,對全市109所市立園和街道幼兒園進行徹底的擴建,擴大了收托規模。另外,80年代以來,隨著市政建設的發展,新建住宅小區建起了配套幼兒園,成為街道幼兒園的新生力量。本次調查的翠微幼兒園、薊門里幼兒園都是小區配套幼兒園。
(二)街道幼兒園的發展特點
1.適應社會需求,服務意識強
街道幼兒園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能夠便利家長,收托形式多樣化,如全托、日托、半日托、假日托等;服務意識強、服務項目多,如早送晚接、照顧生病孩子、提供理發服務、招收聾啞孩子等。
另外,從收托對象和范圍來看,街道園從興辦之日起,就是面向社會特別是附近社區居民,提供就近便利的保教服務的。同時,由于街道園價位比較低,是低收人的工薪階層、下崗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送托孩子的主要選擇。據調查,目前街道園收托孩子中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來自低收入家庭。
2.經營運轉自負盈虧
街道幼兒園從開辦之日起.就一直實行“獨立核算、以收抵支、差額補助、結余冒用”的財務管理體制。園所的主要收入是向兒童家長收取的保育費及贊助費,支出項目包括幼兒園辦公費用、教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幼兒園增添必要的設備等等:街道園為了能夠自我運轉,一般實行勤儉辦園。如果子市幼兒園為解決幼兒“入托難”的問題,教師自發組織成“建筑隊”,請來老師的家屬當大工,為幼兒團節省了大筆的建筑費用。薊門里幼兒園的教職工換班時間去廚房幫忙,或者拆洗孩子的被褥等,也為幼兒園節省了大筆開支。
3.師資水平逐年提高
以往街道園師資水平相對不高:70年代街道幼兒園的老師基本上是初中文化水平.還有一些街道工廠的老弱病殘職工調入幼兒園,因而師資力量比較薄弱。80年代,這種狀況有所改善,開始從學校招收幼教專業畢業生,同時也招收高中、初中畢業生,進入幼兒園后再進行在職培訓,以確保幼兒園的保教質量。90年代以來,街道幼兒園師資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基本上只招收學前專業的畢業生。一些街道幼兒園近年來還想辦法提高在職教師的學歷水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