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作者:黃崇林 2009-07-04 08:44:53
我國新時代的幼兒生活在多元化背景中,體驗到了不同文化的風情,然而有的幼兒在接觸外來文化、在體驗到外來文化的種種優點之后,對民族文化變得冷漠,甚至瞧不起本民族文化。因此,為培養幼兒的民族特性,讓幼兒將來成為有民族文化創新能力的人,在幼兒教學中,我嘗試著讓大班幼兒喜愛民間剪紙。
一、讓幼兒對剪紙感興趣,寓教于各項活動中
我首先帶幼兒一同觀看錄像。片中民間剪紙大師剪出的栩栩如生的作品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過后,我還請來了一位會剪紙的老奶奶,讓她當場剪紙給幼兒看,小朋友看的特別認真,搶著向老奶奶要剪紙。我還向幼兒展示了我剪的作品,讓孩子們拿在手里看,觀察和對實物的直接接觸,更加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調動了幼兒對剪紙和興趣。
而師生一起動手制作,又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先剪了幾種簡單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讓幼兒看,當他們開始躍躍欲試的時候,我順勢向幼兒傳授了如何折疊紙張剪貼窗花的技法。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幼兒發現折疊的層數越多,剪出來的效果越好,他們興一反三,越剪越好,興趣也越來越高。
在掌握了一系列剪紙的基本技法后,我開始讓幼兒練習構圖能力,比如在折好的紙上先畫出小蘋果,菠蘿,小花,讓幼兒嘗試。
此外,我們注重幼和創設帶有藝術意味的剪紙環境,如:教室的墻壁上、走廊上、窗戶上,我們都貼上了窗花,花邊和拉花,還有剪紙作的欣賞,為了培養幼兒對剪紙活動的興趣,我們十分重視幼兒的參與,將幼兒和教師的剪紙作品布置到教室里,園內的櫥窗和展板上,鼓勵幼兒用各種形象組合粘貼成剪紙畫,貼在活動區內,讓幼兒充分欣賞剪紙的形式,造型,感知剪紙作品的語言。我們還充分利用廢舊材料(鞋盒、廢報紙等)讓幼兒開設游戲角《苗苗剪紙作坊》和《寶寶剪紙專賣店》,這些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剪紙活動的愿望,在創設環境過程中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使師生的創造潛能得到發展,做到了寓教于樂,寓教于游,寓教于境。
二、用加一加、連一連、變一變的形式,讓幼兒循序漸進。
幼兒剪出一個圖形時,教師鼓勵幼兒隨心所欲地在形象上剪點個么,各什么地方連接起來,圖形會有什么變化,產生什么結果等。如:在剪出的蘋果上剪出眼睛、嘴,蘋果就有了神情,太陽,月亮剪出嘴巴就會表達感情,蝸牛加上小辮子,就變成“蝸牛姑娘”。這種方法有利于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
在幼兒學會剪各種動植物的基本形獎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求幼兒剪得要有變化。如:魚有嘴巴有大小或張開閉合的變化,魚尾有尖圓,彎曲的變化,魚鱗可以變成半圓、尖形、鋸齒開、曲線等。
經過這樣具體而生動的引導,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發展,他們的作品帶有幼兒獨特的情感,反映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想法。平時,我們注重幼兒觀察的經驗,豐富幼兒的觀察體驗,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幼兒的主動性,創造性在剪紙作活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讓剪紙活動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我們在指導幼兒剪紙的同時,還注意了基他方面的發展,開始時讓幼兒在剪出作品的基礎上用一句話進述作品,然后讓幼兒能夠用一段連貫的話進述作品,最后能夠根據作品發揮想象,完整地講述作品。
幼兒通過剪紙活動,其有意注意的時間長了,觀察事物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為剪紙不像繪畫,可隨機豐富畫面,它要求幼兒能統籌設計整個作品,這就鍛煉了幼兒的統籌安排能力。在成人看似不成材料的廢紙上,幼兒會巧妙安排,合理利用。另外,幼兒的團結合作精神也在剪紙活動中得到了培養,他們會協商剪紙內容,會合作完成作品,剪紙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還可以促進他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總之,剪紙活動促進了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四、在剪紙活動中,貫穿德育教育,寓教于情。
孩子在不斷學習的同時,了解了我國剪紙藝術的=力,知道了剪紙是中國人發明的,它是一種民間藝術,激發了幼兒做中國人的自豪感,知道現在許多地方不有剪窗花的習俗,中國人過年喜歡用紅紙剪出好看的圖案,貼在窗戶上,門框上,表達自己美好的心愿。現在,我班孩子對有民族藝術的物品很感興趣,如:吉祥的如意結,有對稱花邊的旗袍,有民族味的時裝等。喜歡穿民族服飾跳舞。這次我園參加市德育選進學校評比,我班幼兒的剪紙獲得了檢查團專家、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我覺得,讓孩子喜歡民間剪紙能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增進了幼兒愛民族的激情,好非常多。將來也一定能成為有民族文化創新能力的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