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1:44:54
2.讓區角活動成為自主的語言環境
區角是一個個的小環境,教師可通過材料的提供讓區角活動成為幼兒自主的語言環境。如:
閱讀區:提供多種適宜的操作材料、閱讀材料和錄音機等。讓幼兒在操作中學會傾聽,提高閱讀能力。
表演區:表演區可創設情境化的語言環境,結合著物品操作和故事情節的表演,幼兒的語言自然會被激發出來,語言技能也會在模仿角色的過程中自然得到鍛煉。
益智區:益智區投放不同層次的益智類材料,一方面可讓幼兒在做做講講的過程中增加詞匯量:另一方面可以讓幼兒在摸一摸、聞一聞、認一認、嘗一嘗等經驗積累的基礎上說一說,通過語言整理自己的經驗,鍛煉表達能力。
角色區:通過角色的扮演,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觀賞區:自由操作幻燈、錄音機,根據圖像和錄音的提示學會自我學習,習得語言。
科常區:提供多種實驗材料,讓幼兒在探索中獲得知識經驗,學會質疑,提高思維和語言的邏輯性。
三、多途徑創設語言環境的效果分析
實踐證明,傳統的語言環境與多途徑創設的語言環境有以下不同:
1.對興趣的關注程度不同。前者枯燥、單調,很少考慮幼兒的興趣,后者則是幼兒基于興趣的主動介入。
2.語言借助的材料不同。前者借助的材料往往是教師用來展示的教具,后者涉及的材料則是可為幼兒操作的、有助于其積累語言經驗的材料。
3.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同。前者多采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后者則靈活使用個別、小組和集體等組織形式。
4.幼兒注意程度不同。前者幼兒的注意很容易轉移,后者則能吸引幼兒較長時間地投入。
5.幼兒的自主性不同。前者以教師說教為主,幼兒被動接受,后者有幼兒的積極參與。
6.表達的機會不同。前者很難保證每個幼兒的表達機會,后者則鼓勵幼兒敢想敢說,并為每個幼兒提供了表達的機會。
可見,多途徑創設的語言環境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自主參與的機會多了,自然就敢想敢說了,語言能力也會相應地得到較好的發展。在多途徑創設的語言環境中,幼兒的學習完全是自覺主動的,因此學習效果也較好。這一點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也得到了證實,自從嘗試多途徑創設語言環境以來,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回到家后“愿意當小老師”“說話技能得到了訓練”“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多途徑創設語言環境的注意事項
語言環境創設的目的在于為幼兒的發展創造條件,調動他們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環境創設要擯棄過去“教師挑擔一頭熱”的傾向,讓幼兒和教師共同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教師多途徑地創設語言環境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將大自然和大社會也納入語言環境的范圍。自然和社會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活教材。讓幼兒在自然和社會中運用感官感知事物,豐富經驗、積累語言的素材,獲取豐富的交流機會。
第二,為了充分發揮各種語言環境的作用,教師要將有計劃的語言教學與隨機的語言教育結合起來,隨時把握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引發幼兒觀察、思考和表達。教師可將一切活動情境轉化為實施語言教育的環境,如在離園前、午睡前或整理衣服時給孩子講故事,給幼兒創造傾聽和表達的機會,使幼兒的語言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提高。
第三,創設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寬松、和諧的人際氛圍是幼兒嘗試語言活動的必備條件,只有為幼兒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他們才敢說、愿意說。也只有在沒有負擔和壓力的環境中,幼兒才會大膽地表達和表現,并獲得成功體驗。平等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尊重幼兒的具體體現,也是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的關鍵所在。
總之,語言環境的創設對幼兒語言能力及其他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語言環境也是隱性的教師。只有通過多種途徑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發展性的語言環境,才能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并促進與幼兒語言能力相關的其他能力的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