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21:22:11
4.不應長期固定不變環境創設的內容,那種單一的創設手段,影響幼兒豐富的想象力,減少孩子動手操作及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的機會。現在有的幼兒園在此方面仍然存在著以下問題:
(1)長期固定不變:墻飾內容、區角位置、擺設;投放材料數量、種類(語言區的”三只蝴蝶“放了幾年)。
(2)創設手段及表現形式單調:幼兒作品排排貼(裝);墻飾主要是平面的粘貼(對內容也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貼死、貼牢,根本說不上活動、可供幼兒操作的;評比欄中的乖娃娃標記表現在班班、園園都是小紅花,少有想過問問孩子,你想用什么標記來表示”好孩子“,且小紅花都是被老師親自貼死的。
5.不能讓活動操作材料的貧乏和單調去控制、剝奪幼兒在游戲及各種活動中的探索意識和行為
(1)不應只重視設施設備的購置,輕視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
(2)不應只重視教師的教具制作,輕視幼兒學具,操作材料的提供。
(3)操作材料數量少,種類少,讓幼兒自主選擇和使用的機會少,即使有讓幼兒的選擇,也是在教師根據自己需要而提出的條件的前提下的有限選擇。教師應開放幼兒操作材料,支持與提高幼兒求異表現的能力。
例如,有的幼兒園房舍漂亮,大型活動器械及有關設施設備高檔、時髦,但別致、美麗的玩具柜(架)上卻放著不多的玩具,且以購買的塑料結構材料為主(無非是棍、片、塊、圈,大的,小的等的區別);
又例,有的幼兒園房舍一般,盡力把墻飾布置得讓外行看著是幼兒園,材料同樣少。
再例,有的幼兒園房舍簡陋,更有充足的理由沒有材料。也許除極個別的幼兒園外,多數的幼兒園園長都會說:“站(坐)著說話腰不痛,沒有錢等于零”,園長有這想法,教師就更有理由叫,并且有的教師經常表白“我也想為孩子提供材料啊,但是無經費,我巧婦難做無米之炊”。此話雖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是指靠“錢”辦事,并且是有多余的錢,這實際是一個觀念的轉變問題,即能否正確把握好?quot;提供幼兒的操作材料“放在什么地位,若放在重要的地位,有一分錢,都會首先或排在前面考慮,而不是把其他安排完后,在根據剩余的錢來考慮。另外,也就會創意地、絞盡腦汁地將有限的錢經濟地、有效地為幼兒挖掘、利用各種資源,即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對于材料的提供可以用一種通俗的話來描述,操作材料越少,幼兒需要教師組織的機會就越多,幼兒主體地位體現的機會也就越少,一種不良循環。
(4)應避免提供成品類的、定型類的、變化單一材料,讓幼兒不能進行多種組合,不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可供孩子進行多種組合的材料除了現在玩具市場上較多的建構材料外,更多的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去發現和創制新的幼兒喜歡的材料,同時,挖掘和利用本地的豐富的物質資源。
例如,線狀(毛線、毛條、麻繩等)、片狀(紙、布、樹葉等)、塊狀等。除了單獨使用外,更可以與其它材料進行各種各樣的組合。
綜上所述,如果在沒有幼兒主體地位的物質環境創設中,孩子就沒有多少選擇的自由,又怎能談得上尊重幼兒?因此,應該讓幼兒能接觸到的幼兒園的每一寸空間(戶外的草地、小水溝、欄桿、樓梯、走廊等;室內的窗、門、角落、窗臺等)、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墻(不僅大墻,更應重視小墻飾,因為能根據目標靈活多變,利于引發幼兒參與),都應有利于引發和支持幼兒通過與之相互作用而主動獲取有益的經驗。
四、《綱要》堅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則,強調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和社區的教育資源
(一)《綱要》的表述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事實素質教育“;”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
(二)理解及實踐中的誤區
1.物質方面:超越社區人們的現實生活、經濟條件,追求幼兒園建筑和設備的超豪華
現在,有一些地方的幼兒園建筑超豪華、設備條件超豪華,幼兒園的生活環境脫離當地真實的經濟、文化和生活實際,與家庭的生活環境反差太大。追求外國化的玩具設備(實際有很多發達國家卻非常重視鄉土、自然資源、材料的利用),看不起國產的,更看不起半成品的能給孩子帶來無限創意的”零碎材料“;
有些較富裕的鄉鎮、農村幼兒園也追求城市化的玩具設備,看不起鄉土材料,造成農村許多幼教機構沒有錢買玩具材料,于是,就有充足的”理由“和借口什么都不為孩子提供,根本不想用當地的資源;
3.人文資源方面:本來民風民俗是很好的資源之一,但沒有從首先挖掘本地資源入手,舍近求遠,結果都追到一起去了。
(三)正確的做法參考
1.熱愛大自然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生來就對自然環境中的水、土、大氣、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幼兒園環境教育必須以幼兒的真實生活環境為課堂,強調”在環境中的教育“,以啟蒙幼兒的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為主要目標,引導他們自主地欣賞、觀察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環境要素和環境問題,初步理解它們對人類的影響,努力尋求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途徑,并最終采取行動,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實現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多種教學方法和多種教學形式并舉的原則
2.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自然資源
幼兒園環境創設應注重實效,在尋求多種途徑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是必要的,即便如此,都盡可能地購置能引發、支持幼兒探索的活動器材和操作材料。例如:常見的操作材料有:片狀材料中的”紙、紙板、布“;塊狀材料中的”泡沫、積木等“;點狀材料中的”珠子、扣子等“;線裝材料中的”毛線、毛根、麻繩、鐵絲等“),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利用資源。參見《四川省自然、人文資源情況表》、《我國部分地區自然資源情況分布》
對于園舍和基本設施條件差的農村幼兒園(房舍條件、活動面積、衛生設施、玩具、操作材料和教學設備等)更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蘊藏的豐富的教育資源。只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間就在身邊“的觀念,照樣能為創設引發、支持幼兒探索的良好環境。例如:木棍、石頭是建構材料;麥桿是編制材料;田野、山頭、果園、飼養場是教育空間等。
2.充分利用社區的文化資源和場所
五、《綱要》強調了營造良好的園內人際環境和精神氛圍,充分開發和利用人的資源
(一)《綱要》的表述為--”幼兒同伴群體與幼兒園教師集體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于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
(二)理解和實踐的誤區
重視物質環境的創設,輕人際環境和精神氛圍的營造,相關資源的利用。有的幼兒園把環境片面地理解為物質環境,因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物質環境的更新和改善上,無論到何處參觀考察都特別關注物質材料和主墻飾布置,很少關注教師與幼兒的相互關系氛圍和互動方式。自《規程》頒布十年來,各個幼兒園在物質環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際環境和精神氛圍卻比較緩慢。
(三)正確理解及做法:幼兒園作為群體式的保育和教育機構,其心理環境包括了幼兒生活、學習和游戲的全部空間,特別是幼兒的學習、活動及生活的氣氛,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風氣等,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實際上,物的環境只有通過人才能發揮作用,而且,教師在一定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在與幼兒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和幼兒能夠感知到的教師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幼兒能否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獲取有益的經驗。
1.營造對幼兒具有極力作用的良好的人際環境和精神氛圍(平等、寬松、理解、激勵)教師要熱愛、尊重并了解幼兒。
★深層次地尊重和滿足幼兒對愛和安全感的需要(參見劉占蘭老師文章)
★深層次地尊重幼兒探索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
2.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幼兒學的雙邊活動,教師要調動幼兒參與學習,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氣氛,即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活動。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quot;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良好的學習氣氛能喚起幼兒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使幼兒得到一種愉快、成功的體驗,并保持一種積極的學習心態;反之,則使幼兒產生倦怠、煩悶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將使幼兒產生厭學情緒。而要真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必須有一個寬松自如的環境,民主和諧的氣氛。
3.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品質
群體是我們社會生活的基礎,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群體當中,幼兒也不例外,所以,建立良好的幼兒群體,是幼兒園心理環境的重要內容,它能促進幼兒個體心理的發展。幼兒作為特定的社會成員,從群體意義上講,首先要歸屬于幼兒園里的班級集體,為此,教師不僅要掌握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還要研究幼兒的群體問題,努力使群體對其中的每個成員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在教師初建班集體時,應堅持正面教育和集體教育的教育態度,使幼兒個體的才能在集體中得到充分表現,逐漸使幼兒產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師應注意引導、鼓勵和幫助幼兒參加各種活動,并隨時肯定、表揚他們的積極性和良好表現,這將會激勵他們的主動精神;如果對兒童的活動及活動結果要求過嚴,指責過多,評價不公正,甚至采取諷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懲罰,必然會挫傷幼兒的心靈,使他們自卑、失去信心,對自己應付周圍環境的能力發生懷疑,對自己的行動或自身產生羞怯感,進而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4.教師集體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為何要提“集體”,強調了群體在交往、影響、匯集智慧等方面的優勢)
六、《綱要》強調了對幼兒園園外相關教育資源的利用
(一)《綱要》的表述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
(二)充分利用家庭資源:
1.物質材料上的支持:
2.知識經驗的幫助:家長們有不同的知識和專業背景
例如:方案教學中,家長資源的利用
又例:家長兩個極端思想(主動意識和被動意識):交了費,你該給我教好孩子;又要聽教訓了
3.教育經驗的分享
總之,《綱要》的貫徹是一個艱苦的任務,首先面臨的是幼兒園的教師,由于各地區、各幼兒園的具體情況不同、教師的發展水平不同,但都應從不同的起點、通過不同的途徑向《綱要》的要求靠近。談到此,教師們也提?quot;為幼兒提供和創設良好的環境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事,為教師創設發展的環境是否也是當前貫徹《綱要》所面臨的具體問題之一“?因此,在這次學習貫徹《綱要》的過程中,除了大家認真領會外,由于各地的具體情況,教師們提到的比較多的問題之一,是”教材“問題,教師們認為,在不斷探索和總結自己有特實踐經驗的同時,也從不同角度期望一些經驗的交流、啟示、借鑒、參考,從而在可能的情況下少走一些彎路。因此,怎樣能摸索和編寫一些有實用價值的參考資料,目前已有不少的專業機構努力地作出嘗試,想通過”拋磚引玉“的形式,將眾多幼教工作者的豐富多彩的實踐經驗匯集一起,雖然形式等可能不同,各具千秋,但都應是體現《綱要》的精神及教育理念,突出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尊重教師的創造性,并且能為不同發展水平的教師提供不同的幫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