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3 15:38:46
關于“綠色教育”、“環境教育”,在不同教育文獻資料和計算機檢索中在其名稱、目標、依據、策略等諸方面都有相關闡述。了解眾多的環境教育信息,對我們農村幼兒園實施綠色田園教育將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一、“綠色教育”的概述
1、“綠色教育”的界定
“綠色教育”的名稱及其解釋在內涵上大體一致。朱智賢在《環境教育》中這樣界定:“綠色教育”是一門屬于教育范疇的跨學科課程的教育科學,立足于教育基本理論,以實現公民的環境意識、價值和態度,知識和技能等各方面的綜合發展,成為具有綜合環境素質的人的教育。
2、“綠色教育”的作用
夏秀蓉在托幼工作會議上指出了環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她講到1992年6月14日,世界上102個國家元首相聚在巴西,磋商人類在環境與發展方面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會上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發展觀,并為世界各國所接受。近年來,“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社會經濟活動的主題。我國政府也已經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實行經濟體制和增長方式兩個轉變的重要戰略,并將這一戰略納入了我國“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中。
江澤民同志在1996年中央計劃工作座會上指出:“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要以犧牲后代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這就是要求我們要以人為本,要重視長遠、整體的利益,要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這是一種文明進步的發展觀。學校教育要授人以知識和智慧,更要授人以思維和觀點,還要讓學生養成終身的行為習慣。在學生中普及環境科學知識,讓他們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養成環境保護的習慣,這正是21世紀當班人樹立新發展觀、塑造新形象的必需的要求。
二、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目標
幼兒園環境教育目標必須根據幼兒園科學教育目標來制定。吳荔紅在《幼兒教育》1999年第1期中指出: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1、知識方面:幫助幼兒獲取人類與環境關系、動植物與環境關系的經驗,如人類生存和發展對環境的依賴性,人類行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等;幫助幼兒獲取與環境相關的一些常識,如生態平衡,資源利用與保護,污染來源和治理,人口增長與分布規律等。
2、態度方面:培養幼兒初步的環境意識,讓幼兒意識到環境問題,關注周圍的環境問題,意識到人類生存與環境休戚相關;培養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使幼兒樂于觀察和探索自然,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創設一個安全、健康、衛生、優美環境的各項活動。
3、技能方面:幫助幼兒學習處理環境問題,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基本技能,包括觀察、測量、實驗、比較、分類、表達等;幫助幼兒形成初步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行為方式,如處理生活垃圾,保護花草樹木,維持地區生態平衡。
三、幼兒園環境教育的實施
幼兒園環境教育應納入幼兒園科學教育體系。作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一個新課題,在實施中必須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
1、內容應強調淺、近、具體、形象。
2、方法上首先要突出“實踐性”,強調幼兒的參與,強調幼兒的動手操作。其次要突出“多樣性”,通過多種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保證幼兒多角度、多側面地認識環境問題。
3、要堅持專門主題教育活動與一日活動相結合的原則,同時要堅持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相結合的原則。環境教育要超越幼兒園的范圍,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區教育資源。&
四、環境教育的思考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李例在《中小學環境教育概論》中指出:
1、教育環境的創設是開展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資源。
2、捕捉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是挖掘環境教育內容的途徑。
3、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是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環境教育的有效手段。
4、提高教師環境素養,是開展環境教育的有效保障。
5、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聯系,是環境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
由于各方面的重視、配合,形成家園、社區環境一體化教育(一致認識、一致方法、一致活動),孩子們的環保意識、情感和行為都會有較好的發展和提高。
復旦附中的楊士軍對環境教育實效性的兩點認識是這樣的:
1、環境教育實效性的操作難點在于環境道德的內化。
2、環境教育實效性的現實著眼點在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