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2 21:25:37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游戲中孩子變得越來越靈活并有自己的想法,促進了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的發展。活動區游戲是幼兒園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實際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的過程和幼兒自主選擇、操作與擺弄材料的過程融合起來進行的。要使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展,就必須提高游戲質量。而影響游戲質量的關鍵因素就是游戲材料。豐富而適宜的材料,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活動的條件和表現自己的機會,是決定幼兒主動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響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玩耍中各種能力得到提高。
近年來我國幼教專家和幼教實踐工作者,從不同角度對幼兒園游戲進行了研究。
如北師大的馮小霞教授、張燕教授、上海的林茅、南京師大的趙寄石教授,華東師大的華愛華等對游戲課題開展了深入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幼兒主體性的發揮,環境的創設、教師的指導、幼兒間的交往能力以及有關科學探究區材料投放的研究。而深入探究幼兒與材料之間的關系,活動區材料投放的適宜性仍是游戲的一個熱點問題。
為了更好的開展活動區游戲,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我園提出了活動區游戲材料適宜性的研究。試圖研究游戲材料的投放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使材料成為不說話的老師,讓幼兒在操作材料過程中,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研究方法
(一)對象:本園小班、中班、大班幼兒150名,年齡3——5歲。
(二)調查方式:
1、廣泛收集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撰寫資料綜述。
2、觀察法,幼兒區域游戲活動時教師現場觀察記錄并分析。
(1)觀察記錄幼兒操作材料的情況、游戲內容。
(2)觀察幼兒使用材料的頻次和持續時間
三、研究效果
(一)材料投放與教育目標相結合
材料是支撐幼兒游戲的基礎,活動區游戲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如何有計劃、有目的的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材料投放之中,一直是我們研究探討的重點。教育目標是通過層層分解而體現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的。教師要對本班幼兒當前的教育目標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從而使材料能夠滿足幼兒現階段發展的實際需要。如:中二班,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制定的近階段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觀察探索、動手操作的能力。結合目標與“變”的主題探索活動相結合,在美工區中教師投放了彩泥、膠泥,各種顏色不同的紙張(報紙、皺紋紙、卡紙、宣紙)娃娃家投放了蠟燭、氣球,自然角投放了小蝌蚪、小雞和小鴨等。幼兒在操作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五顏六色的泥團團,可以變成各種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各種漂亮的紙可以折成許多好玩的玩具,將這些玩具放在水中,發現它們逐漸的就變了,皺紋紙將水染的五顏六色;宣紙折的小鴨子一會兒就濕了倒在了水面上;卡紙折的天鵝堅持性最強;為娃娃過生日的蠟燭在燃燒的過程中變小了,氣球用嘴一吹慢慢的變大了,小蝌蚪先長出了后腿、后長出了前腿,逐漸變成了小青蛙,小雞、小鴨也長大了。在這一系列觀察操作探索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非常高,他們發現了許多事物的不同變化,使預定的教育目標與幼兒的發展緊密結合,促進了幼兒能力的提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