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1 23:23:33
近幾天,我們班經常出現丟失東西的現象,追查起來很費勁。
今天,洋洋的圖書丟了,亮亮的鉛筆也找不到了。我決定進行完活動再去追查,活動結束,在小朋友上廁所的時間,建建拿來《黑貓警長》的故事書,要我給她講故事,我靈機一動,想出一個查找東西的好辦法。等所有幼兒都坐好后,我就講完了故事《黑貓警長》,隨即宣布:“老師來當黑貓警長,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是白貓警士,看到誰拿了別人的東西,就立即給黑貓警長報告。”話一說完,就聽到一陣喧嘩:
“好,我當白貓警士,白貓警士專門抓壞人的。”
“白貓警士是抓小偷的。”
“白貓警士還專門管打架的事。”
…………
接著就有“白貓警士”來報告:
“報告黑貓警長,昨天我看到淼淼拿了洋洋的圖書。”
“報告黑貓警長,我看到牛牛經常翻看別人的書包。”
“報告黑貓警長,林林經常拿東西給別人。”
…………
我掌握了線索,就開始詢問:“淼淼,是你拿了洋洋的圖書了?”
淼淼不好意思的說:“我看了他的書,不小心帶回家了,明天我給他拿來。”
“好啊,明天拿來還給洋洋。”
她接著說:“我還能當白貓警士嗎?”
“當然能了!”
一個案子就這么容易破了。
我又問牛牛:“你拿亮亮的鉛筆了嗎?”“沒有,我沒拿!那天我看到小宇拿了。”這時,小宇已經低下了頭,顯然就是他拿了,我問他:“小宇,你拿了亮亮的鉛筆?”小宇:“我,我,我看到亮亮的鉛筆好看,就拿了看看,我現在就給他。”說完,就從書包拿出一支鉛筆,送給了亮亮。
其實,幼兒之間存在這種現象:他們并不是“偷”別人的東西,多數是因為喜歡或是拿了忘記還給別人,這不是品質上的問題,給他們講清楚,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就好了。
但單純的說“不要拿別人的東西。”這句話效果是不好的。運用游戲中的角色,來規范幼兒的行為;運用游戲,能更快更好解決幼兒之間發生的各種糾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