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1 08:44:06
一、在非正式活動材料對幼兒的發展價值
非正式數教育活動是指幼兒受環境的誘發,在一定的內在學習動機驅動下,有意向地選擇教師提供的有關學習材料,積極主動地自我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長期以來,舊的傳統教學只研究教師的教,而忽視幼兒的學;只重視教師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忽視幼兒學習特點的研究。教育活動中往往材料貧乏,隨意性較大,出現幼兒學數中背概念的現象,皮亞杰曾指出“兒童不是學會算術的,而是重新發明算術的。”說明數概念不是按我們成人意志能“直接教會幼兒的”,而是要通過幼兒“動作的建構”“動作的內化”“發明”來“學會”數概念的。
在非正式活動中,豐富而適宜的材料為每一個孩子提供了互動的條件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對幼兒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認為,材料在非正式活動中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ㄒ唬⒁l興趣,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兒童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我們可以較直接地看到:非正式活動時,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適應的材料,能引發幼兒的活動欲望,使幼兒不由自主地產生“我要玩一玩”的想法,拿起自己十分想要玩的材料擺弄起來,不斷積累有關活動的經驗,產生初步的探究興趣。幼兒在對材料直接感知和具體操作擺弄的過程中,不斷地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向自己提出新挑戰,想出對材料的新玩法,并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等等,這樣的過程,使幼兒鞏固了活動的興趣、發展了智力,并提高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ǘ、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自主性的形成是時代發展對人的需要,也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發展幼兒的自主性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非正式活動是幼兒的個別化、自主化的活動方式。非正式活動賦予了幼兒極大的自由度,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了可讓幼兒自由選擇的各式操作材料,但不規定幼兒操作材料的具體方式的詳細步驟,使幼兒能夠有機會按照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材料,能夠按自己對材料的不同理解,結合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動過程,與材料互動,給予了幼兒極大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為的空間,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愿,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自主性的形成。
。ㄈ、發展幼兒積極的情感
幼兒在非正式活動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進行操作,也可以在過程中調換、調整原來沒想好的,但暫時無法做到的方法,更換難度過大的材料,或者向自己提出挑戰,在自己不斷創造的“最近發展區”里,通過一定的努力,來發現和創造,在整個過程中,孩子沒有失敗的壓力和恐懼,沒有沉重的心理負擔,他們不斷地為完成了與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活動感到高興,為自己的新發現、新成功感到自豪和驕傲,每一個孩子都覺得自己很棒,自己又進步了,自信心不斷地增強,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感受的是成功的快樂和歡欣,經歷的是良好心理體驗,發展的是積極而健康的情感。
二、材料投放的原則:
。ㄒ唬哟涡栽瓌t能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
所謂層次性是根據個體差異,把應掌握的內容分解成不同層次,并配有不同層次的材料,使不同層次的幼兒能夠有興趣地進行動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使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皮亞杰強調:教師應了解兒童,教育教學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視兒童的特點,要適合兒童發展的水平。基于這個觀點,材料的投放要體現多個層次,讓能力弱的幼兒操作起來也不感到太難從而失去信心。提供有層次性的學具能引導幼兒選擇合適自己能力的材料,慢慢地從一個較低的層次發展到另一個相對高一些的層次。因此,我們在設計材料時注重材料的高、中、低三個水平,同樣的一個學習內容,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以滿足每一位幼兒的需要,開發每一個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如中班排序活動,教師提供不同維度的多種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能力弱的幼兒可挑選只按一維特征進行排序的材料,如按回形針的顏色排序;能力中的幼兒可挑選按二維特征進行排序的材料,如給動物排隊(印章)紅狗、藍狗、紅狗、藍狗……;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多種維度的材料排序,如形狀、顏色、大小均不同的圖形片。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操作結果層次不同,這時教師一方面加以肯定、鼓勵,另一方面,可引導幼兒交流、學習思考他人的不同操作結果,以相互影響、促進。
。ǘ、多樣性原則是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動力
所謂多樣性,首先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選擇材料的多樣性,能夠從我們的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需要出發,為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發展服務。其次是指在數量上能夠滿足班級幼兒自由選擇不同和相同材料的需要。
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色彩鮮艷、可以變化的事物較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標是設計、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樣,以滿足幼兒反復練習操作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二方面:第一,同一目標設計相同名稱游戲,提供不同操作材料。如:數學棋類游戲,我們提供幼兒所操作的棋子,有的是玻璃彈子,有的是瓶蓋子,還有的是涂上顏色的果殼等。第二,同一目標設計不同名稱游戲,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如:復習10以內加減法(大班),我們設計的材料有轉盤、拼圖、下棋、釣魚……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使幼兒百玩不厭,通過玩相同或不同的游戲,操作不同的材料,幼兒會發現操作結果有時相同,有時則不同,以此能激發幼兒思考,尋找其中的“奧秘”。
另外,多樣性還體現在材料數量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能夠讓幼兒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變等方面。幼兒好模仿,他們有時會因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產生對該材料的操作欲望,這時就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材料可供幼兒活動使用,以保證讓幼兒的操作活動順利進行下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