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1 23:07:06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面對些調皮、不聽話或犯了錯誤的孩子,會進行威脅恐嚇,“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鎖到黑屋子里去”。這樣,小孩子就會被嚇著,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膽小怕事的性格,壓抑其創造性。
第二種表現是疏遠冷落。父母太忙或者沒有精力顧及調皮、不聽話的孩子,就干脆擺一個冷面孔,不理不睬,更不去親近他們。長此以往,這些孩子會更孤僻、更懦弱。
第三種是總是指責孩子缺點,在得不到鼓勵和表揚中,父母對孩子的指責會讓孩子總是背著極大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
第四種是武斷夸大。比如孩子干了一件事情或者沒寫完作業,父母就說:“怎么干壞事總有你的份”“你作業完成過一次嗎?”對孩子進行全盤否定,挫傷了孩子的進取心、自尊心,造成自我否定的負面情緒。
心理學家指出,精神虐待會對兒童的自尊心造成破壞,一個自尊心從小就受到挫折的人,可能會出現很多心理與行為上的障礙,諸如自我否定、缺乏愛心、焦慮等心理疾病,難以適應社會,甚至走上犯罪。
主要原因是,兒童的自尊心經常受到打擊,就會影響到他的“自我形象”,造成自我評價偏低,進而產生逃避、反社會、歇斯底里、偏執或依賴型人格障礙等心理問題。
虐待對兒童造成的創傷有時立刻顯現,也有到了成人期才顯現的長期創傷。一個小孩在被虐待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他長大后可能會認為整個社會“充滿危險”,如果他不要受到攻擊,就必須先攻擊別人,具有很強的反社會傾向。他也可能在長大后變得十分膽怯,不斷逃避外界,不敢跟別人溝通,缺乏自信心,有強烈的自卑感。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兒童受虐待和被忽視的一個嚴重后果,就是在成年期出現抑郁癥。對很多兒童而言,在他們受到虐待或者忽視的同時,也在他們的生命中埋下了抑郁的隱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