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8 19:15:37
據路透社健康新聞倫敦訊研究人員在對小鼠進行試驗之后宣布,婦女在接受化療之后立即懷孕發生流產或胎兒畸形的危險性較高。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對于那些想要在化療的間隔期內取卵,進行體外人工授精(IVF)的腫瘤患者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研究人員在小鼠試驗中發現,在化療后6-12個月內取卵進行體外人工授精,發生胎兒畸形的危險性最大。
來自以色列Rabin醫療中心和Schneider兒童醫療中心的DrorMeirow與來自英國的Leeds大學Hadassah醫療中心的同事一道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于《人類生殖學》雜志上。
在化療藥物中,環磷酰胺會增加孕婦發生流產和胎兒出現畸形的危險性,大劑量下,還有可能導致女性早期絕經,甚至不孕。但是觀察證實腫瘤患者是可以懷孕的,盡管在一些病例中,婦女是在化療結束之后較長一段時間后才能夠懷孕。
患有腫瘤的婦女可以在化療之前,生殖功能被破壞之前,將自己的卵細胞取出來,進行體外人工授精,并將胚胎冷凍保存。但是這樣作需要一段時間,會耽誤腫瘤的治療。因此有許多婦女在化療的間隔期或患者的腫瘤癥狀經過治療得到一定緩解之后,再取卵進行人工授精。比如說其初期化療是不影響生殖功能的,或者是在進行骨髓移植之前取卵。
Meirow在由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發表的一項聲明中說:"在這種情況下取出的卵細胞剛剛接受國化療藥物的影響,處于增殖狀態,而不是處于休眠狀態。這樣我們就面臨著一個新問題,這就是需要了解卵細胞接觸化療后,處于增殖期或將立即進入增殖期,在這種情況下取卵進行人工授精危險性是否會增加。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小鼠在應用環磷酰胺治療后1周和4周懷孕會有什么樣的后果。人類的卵細胞從休眠期進入排卵前期大約需要6到12個月的時間,與小鼠的3周相對應。研究人員發現經過化療之后,小鼠的卵細胞在成熟期懷孕的機會降低,而且懷孕后發生流產和胎兒畸形的危險性升高10倍。但是在化療結束12周之后,胎兒畸形的發生率就已經下降至與對照組一樣了。是否在人類中也存在同樣的情況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