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7 07:30:06
黃體的形成是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出血,先形成血體,而后變成黃體的。黃體的壽命約14日,排卵后約7-9日其發育達到高蜂。黃體細胞可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籍以維持于宮內膜,使之處于分泌期。如果懷孕了,則繼續維持,形成妊娠黃體,可使妊娠延續下去。如果卵子未受精,黃體則于排卵后約9-10日開始萎縮,孕激素的水平也逐日下降,月經前達到最低水平。黃體衰退后,月經即來潮。由此可見,黃體功能不全的含義,顧名思義,便不言而喻了。其表現則為黃體期過短(約9-11日),月經頻發,或雖可具有早、中期的黃體功能,但過早萎縮,或黃體的壽命雖正常,但功能不足,孕激素分泌偏低,使子宮內膜的發育延遲,不能產生正常的分泌反應,難以支持受精卵的種植而導致不孕,或雖能暫時種植著床,但也不能維持其發育生長,而終致流產,反復發生便成為習慣性流產了。黃體功能不全是一種功能性病變。因此,其他腺體的功能異常,也可能是其發病原因,診斷時不能忽視。
檢查黃體功能不全的方法,最簡便有效的是測量基礎體溫,從黃體期的長短,體溫上升的幅度以及下降的時間可以推測黃體功能。黃體期的計算是從排卵期體溫下降后第一日上升開始算起,正常黃體期的天數應為12-16日,如不足12日則為黃體不足的證據之一。另外,若黃體期體溫雖有上升,但上升幅度不足0.5℃或上升較慢,出現爬坡現象,或下降較早,黃體期體溫波動大,都是黃體功能不足的表現,應連續測量3個月以免誤差。其次則應檢測血中性激素水平,或在月經來潮的12小時內取子宮內膜檢查,若病理檢查表現為分泌不良時,亦可作為診斷參考。
黃體功能不全是可治的,治療應立足于改善黃體功能。可以用促排卵藥,如舒經芬,小劑量雌激素后于黃體期補充孕激素,還可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中藥等。目的是先促進卵泡的正常發育、成熟、健康的排卵,繼而促進黃體的正常發育。但需提醒的是以上激素的應用,均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用藥不當,可導致月經更加紊亂,后果堪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