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0 09:48:34
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中,2~5歲個特殊的發育時期,表現為性情急躁,不聽話,不愿意別人干涉他們的事。以這種逆反行為為特點的表現,心理學上稱為反抗期。這是兒童智力發育和人格培養過程中的必然階段,并不是壞事。如果能順利度過,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發育和開發,意志力、創造力的培養都大有益處。
2~5歲的年齡期為第一反抗期。是兒童心理迅速成長的表現,是發展兒童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時機。這個時期,由于孩子已經獨立行走,思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逐步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愿,總想親自去用自己的小手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若不讓他做,就會又哭又鬧。但由于孩子年幼,其表現不夠成熟,有些行為完成不理想甚至失敗,不合家長的意愿,如果父母強行阻止、責備乃至懲罰,將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壓抑,出現反抗心理,表現出反抗的言語和行動。即使是歷來溫訓的孩子到了此時期,也會變得急躁、不聽話和調皮。這時父母對孩子的反抗,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若不問情由地采取粗暴的態度,會導致孩子更強烈的反抗,形成不良性格;如果對孩子發脾氣的行為一味地退讓,長此以往,孩子以反抗作為控制局勢的最佳手段,就會常常施展出來,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無形中促使孩子養成常發脾氣的壞習慣。
孩子的吸收和模仿力是很強的。如果父母動輒火冒三丈,勃然大怒,當著子女的面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孩子也常常發脾氣。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父母應為孩子做出榜樣。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師,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嬰兒時期,孩子哭鬧是餓了,母親會給孩子喂奶。那么,5歲的孩子獨立意識增強了,家長應當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且要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即使不滿意孩子做的,也要避開孩子的面再重新做,以免使孩子不高興,而失去動手的興趣。
2~5歲兒童有游戲和交友的需要,父母要鼓勵他們參加戶外活動,建立正常的社交關系。不要事事對孩子管教過嚴,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管教,只有在必要時或有出格的情況下才給予限制或制止。孩子生氣時,父母除了表現對他理解和關懷外,要盡量設法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導孩子做一些使他愉快的事。如果壞脾氣已經形成,注意不要采用強硬、粗暴的處理方法?梢詫ζ涔室獠焕怼⒉粏,讓他自己慢慢冷靜下來,然后通過說服引導,將怒氣中的合理成分轉化為自我鼓勵。再者,父母和老一輩人對待孩子的教育要一致,不要一個批評,另一個袒護。對同一件事,不要今天一個態度,明天又是一種態度。否則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增加反抗性和不穩定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