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07 00:59:43
身體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更何況是承擔著孕育生命重任的孕媽媽。但是,由于懷孕后身體狀況發生很大變化,有些孕媽咪一不小心就患上了一些妊娠疾病。那么,如何才能預防孕期疾病呢?下面,豆豆媽(親子特邀資深媽媽)將告訴你答案。
準媽媽小虹懷孕四個月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患上了嚴重的皮膚瘙癢癥。剛開始時,她以為忍一忍就過去了,可誰知這種瘙癢癥卻越演越烈。到醫院檢查后,醫生的話嚇了她一跳:這是肝內膽汁郁積癥,如果不及時就醫,很可能導致胎兒窒息、早產、死胎、孕婦產后大出血。
豆豆媽為小虹感到慶幸,她的及時就醫阻止了一場悲劇的發生。豆豆媽衷心希望準媽媽能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出現疾病征兆時提高警惕,以確保母嬰的安全。下面,豆豆媽為大家列舉了不同孕期的高發疾病,希望對準媽媽們有幫助。
一、孕早期常見疾病及預防方法
1、妊娠劇吐
正常的早孕反應一般在孕12周左右會自行消失。偶有少數孕婦反應嚴重,惡心嘔吐頻繁,可吐出膽汁和血,滴水不進,以至體內失水、失鹽、酸中毒,脈搏增快、體溫升高、尿少、黃疸、肝功能受損、視網膜出血、意識模糊、昏睡等,則可能得妊娠劇吐。
妊娠劇吐的防治方法是,孕婦出現早孕反應稍重時,應進行安慰,解除思想顧慮,尤其是丈夫的安慰,給予心理治療。適當改變飲食時間,量少多餐,多換花樣。在醫生的指導下可服用維生素B6、維生素C及小量鎮靜劑,并注意休息。檢查尿酮體,如陽性則需加靜脈補液,一般2~3天會好轉。如積極治療仍無好轉,可考慮終止妊娠。
2、流產
它是指在28孕周前或胎兒體重在1000克以下終止妊娠者。流產分為自然流產和人工流產。所謂自然流產,是指因某種原因胚胎或胎兒自動脫離母體而排出,發生在孕早期的為早期流產。自然流產的原因很多,一半以上為染色體異常引起,其次孕婦接觸有毒物質,母體全身疾病。嚴重心、肺、腎疾病,甲亢、甲減,局部生殖器官疾病如子宮畸形,以及腹部一陣一陣疼痛,伴陰道不等量流血、腰酸、下墜感。發生上述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有組織塊排出要帶到醫院檢查,以區別排出的妊娠物是否完整,再決定是否需要刮宮。另一種現象無陰道出血和腹痛,可是陰道檢查及B超檢查子宮比妊娠月份小,子宮內未見胚胎,說明胚胎發育不良,遲早會出血,需早作處理以免影響全身凝血情況。防治方法是,重視孕期保健與衛生,懷孕后早作檢查,心情愉快,情緒穩定,有遺傳性疾病家族史的應作遺傳咨詢,有流產先兆發生時應臥床休息,禁忌性生活。經醫生診斷確診后,可用黃體酮、維生素E及中藥等治療,如出血多要隨時就診。有不良妊娠分娩史的要在懷孕前作咨詢和檢查。
3、宮外孕
它又被稱為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急腹癥之一。這是受精卵在子宮腔以外著床發育引起的,常見發生于輸卵管部位,也有在卵巢、腹腔妊娠的。臨床表現有停經、腹痛、陰道流血、暈厥與休克。早期宮外孕癥狀不明顯,一旦破裂引起腹腔內嚴重出血,如延誤診斷可危及生命。防治強調孕早期必須進行檢查,目前有B超診斷較為實用,極度懷疑的可住院觀察,作腹腔鏡明確診斷。對未破裂的宮外孕早治療,可避免大出血。
二、孕中期常見疾病及預防方法
1、貧血
妊娠中期血容量增加最快,導致血液生理性稀釋,所以孕中期最容易發生或加重貧血。母親大量的血液提供給胎兒和胎盤,自身循環血量減少,孕婦易出現氣喘、心悸、頭暈、疲勞、失眠、記憶力差等綜合貧血癥狀。易引起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浮腫、高血壓、蛋白尿等)。
2.胎位不正、雙胎、多胎
孕中期由于胎兒較小,羊水相對較多,因此胎兒浮游在羊水中,活躍地轉動,所以胎位變化不定,不必擔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