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06 14:16:02
從寶寶出生開始,無論是喂母乳還是喝配方奶粉,都會用到奶瓶,所以“奶瓶”可說是寶寶的第一個飲食工具。其材質有分玻璃或合成樹脂材質,而奶瓶奶嘴選擇彈性及造型模擬母親乳頭的,可促進寶寶唾液分泌,幫助上下顎、臉部肌肉的發育,都是較優的喂食工具。在寶寶還小時,大多由媽媽手持著奶瓶喂寶寶喝,當寶寶6個月大時,手部肌肉逐漸發展健全,就可以訓練寶寶自己拿奶瓶了。但該如何訓練呢?
1.訓練抓握力:首先可以在喂奶的時候,幫助小寶寶把手放到奶瓶上,訓練他的抓握能力,但是要注意奶瓶的溫度適中,以免燙傷寶寶。
2.套上把手:家長也可以買有把手的奶瓶,幫助寶寶將手扣在把手上訓練抓握,讓他慢慢學習著自己喝奶,也作為學習使用杯子的開始。
3.由少到多:可以先用小奶瓶或奶瓶只裝少量的水,讓寶寶試著用手扶著喝;當然,剛開始的幾次,媽媽一定要在旁邊看著寶寶,因為萬一寶寶的手無力讓奶瓶掉落時,媽媽也可以及時扶住。
此外,在寶寶學會自己拿著奶瓶喝奶后,家長也要注意寶寶喝奶的姿勢,因為有可能會造成一些危險,包括:
1.嗆奶:媽媽不能因為寶寶自己能拿奶瓶,就不在一旁照顧了;因為寶寶還不能坐穩,身體容易往下滑,躺著喝奶的時候,就容易造成嗆奶的危險,家長應隨時留意。
2.中耳炎:寶寶的耳咽管和口腔相通,耳道也比較短,所以當奶水嗆到喉嚨時,很容易引發中耳炎。
3.奶瓶性齲齒:很多寶寶5、6個月大時就開始長牙了,躺著喝奶寶寶很容易睡著,再加上媽媽若沒有定期帶寶寶清潔牙齒,很容易就造成奶瓶性齲齒。
學習杯
當寶寶6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試著學習使用學習杯了。學習杯的使用目的,主要在于口腔動作的能力訓練,也是孩子從奶瓶轉換到使用杯子的練習期。剛開始時,媽媽最好還是幫寶寶扶著學習杯,等到孩子大約1歲的時候,手腕、手肘及肩膀之間有了良好的協調性后,就可以開始自己抓住杯子兩旁的握把,自己進食了。
按照寶寶的成長階段需求,家長可挑選不同功能的學習杯,常見有奶嘴型、鴨嘴型、吸管型,此外,也可以讓孩子試著用小杯子喝水。
1.奶嘴型:杯子上有吸嘴狀的蓋子,杯子旁邊有把手,可以讓寶寶順利穩當的握著把手,訓練寶寶喝牛奶以外的飲料。
2.鴨嘴型: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使用,從奶瓶逐漸過渡到使用一般杯子吸管的訓練。除了吸口較寬,能夠幫肋口腔上下顎的穩定性外,在喝水時,只要稍微傾斜一下學習杯,就可輕松喝到杯內的液體;且吸口內網狀的設計,液體較不容易從口腔四周流出,寶寶較容易接受使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