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晚報 2009-06-05 12:07:28
剖宮產,原本是解決難產的輔助手段。但最近十幾年來,很多年輕媽媽出于怕痛、圖方便快捷等原因選擇剖宮產。伴隨剖宮產率迅速上升,剖宮產的并發癥日益多見。剖宮產的并發癥分為兩類,一類是手術當時產生的,比如術中大出血、羊水栓塞、重要臟器的手術損害等等;另一類是術后表現的,比如子宮傷口愈合不良、腹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等等。
現年33歲的傅女士4年前剖宮產生下寶寶,產后月經恢復來潮時,發現腹壁剖宮產的刀口左邊有一黃豆大小的包塊,輕壓有痛感。隨著月經恢復規律,包塊逐漸增大,而且伴隨月經發生周期性脹痛。傅女士婚前就有輕度痛經,原本希望像老人們說的那樣生完孩子會好一些,不想剖宮產后痛經未緩解,又惹上腹壁包塊的脹痛,每次例假都讓她痛苦不堪,嚴重影響到經期的工作和生活。因為很多人都說女人痛經不是病,傅女士一直沒有尋求診治。最近,因為疼痛越來越厲害,她才下定決心來到醫院。醫生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這個診斷讓傅女士大惑不解—————顧名思義,子宮內膜就應該長在子宮里面,怎么會跑到腹壁上去呢?
不錯,正常情況下子宮內膜只應存在于子宮,但在一些病理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子宮內膜可以異位種植到人體其他部位。而且,異位的子宮內膜保持原有的功能特性,會隨著月經來潮出現周期性出血的情況,如果異位在肺、氣管,就會出現喀血、血絲痰;異位在腹壁等處,就會形成一個脹痛的液性包塊。妊娠期的子宮內膜生長活力增強,剖宮產的時候,脫落的內膜碎片在伴隨羊水流出時可以種植于切口的任何位置,傅女士的情況就屬于這一類。
雖然剖宮產子宮內膜異位發生的幾率不高,但帶來的困擾卻不少。而且,由于相關知識的欠缺,不幸中招的女性就診的時間都比較晚—————多數患者在發病后3-5年才來就診,給工作生活帶來許多煩惱。因為剖宮產伴發的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在產后月經恢復來潮后就有癥狀出現。治療的方法,并不復雜性,將整個包塊完整地切除就解決問題了。剖宮產后出現腹壁周期性脹痛的女性朋友,要警惕子宮內膜異位的發生,應當及時到醫院診治,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痛苦煎熬。
剖宮產能解決一些妊娠合并癥和妊娠并發癥,可以降低母嬰死亡率,但剖宮產畢竟是一種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同時也會產生許多并發癥,因此能夠順產的準媽媽應該盡量選擇自己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