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搜狐母嬰社區 2009-06-02 14:01:38
做家長的都希望寶寶“長高長大,聰明伶俐”,可是,孩子怎樣合理進食才能吸收到全面均衡的營養,實現“長高長大”的目標,很多家長卻了解不多,存在不少喂養誤區。
誤區一母乳喂養越久越好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天然食品,至少要讓寶寶吃滿6個月。但是,母乳喂養也并非越長越好,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母乳的質和量會漸漸無法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這時應該考慮給寶寶斷奶而選用代乳品。配方奶粉目前是最佳銜接母乳的食品,它把牛奶加工、配制后,使其所含的營養成分和相互間的比例盡可能地接近母乳。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喝奶粉易上火,會引致大便干燥甚至便秘。其實科學研究發現,糞便的硬度和糞便中的不溶物質有很大的關聯,此不溶物質主要來自腸道中不能吸收的棕櫚酸和硬脂酸結合鈣質形成的鈣皂。因此,如果嬰幼兒食物中含有較多的棕櫚油酸和硬脂酸(皆屬長鏈飽和脂肪酸),排便會較硬,引起熱氣。有些家長給寶寶喝新鮮牛奶或喂寶寶含有棕櫚油、全脂奶粉或乳脂等這些成分的嬰幼兒奶粉,進食后其中的長鏈飽和脂肪酸(棕櫚酸和硬脂酸)容易在腸道內與鈣質結合,形成難以吸收的不溶性鈣皂,使大便變硬,排便困難。
目前正值夏秋之交,寶寶水分流失較多,便秘熱氣很多見,媽媽也最擔心寶寶上火,所以建議看清楚食物的成分,選擇不含棕櫚油、全脂奶粉和乳脂的嬰幼兒配方奶粉。
誤區二多吃雞鴨蛋
蛋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但食之過多,會給嬰兒帶來不良的后果。營養專家認為,1歲--1.5歲的嬰兒,最好只吃蛋黃,且每天不宜超過一個;1.5--2歲時,可隔日吃一個蛋(包括蛋黃和蛋白);年齡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兩個蛋。
誤區三常飲涼茶
適當喝茶對人體有益,但是,給嬰幼兒喝茶則另當別論。經常給寶寶喝涼茶,會損傷胃腸道黏膜,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少量淡茶沒有大的害處,但是,如果經常喝茶,或喝濃茶,茶中的咖啡因等對中樞神經有興奮作用,嬰幼兒喝濃茶后易出現睡眠減少、精力過剩、身體消耗增大的弊病。
誤區四以湯代食
很多人以為熬完湯,材料里面的營養全都落在湯里面了。其實不然,像燉出來的瘦肉湯,幾乎就像一碗水,里面僅蘊涵5%-10%的營養,反倒是瘦肉里面還有90%-95%的營養,所以,肉都長到吃肉的父親身上了。很多家長知道孩子需要補鈣,于是經常煲骨頭湯給孩子喝。實際上,即使經過長時間高溫煲,骨頭里所蘊涵的鈣質也不容易溶解到湯內。煲骨頭湯要加酸類蔬果,如加入番茄,可使骨頭中的鈣較多地分解出來。
誤區五過早喂米糊
老人總說“錢做膽,米做力”,總覺得米飯的營養價值高。其實,過早喂米糊,易造成寶寶營養不足,尤其是蛋白質供給不足,而且小嬰兒對淀粉類的消化能力差,會導致因蛋白質營養不良出現虛胖,或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所以,最好還是等孩子4個月以后才開始添加米糊等淀粉類食物,并慢慢加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