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活時報 作者:肖祥云 2009-05-31 14:23:01
近年來,我國的離婚率在不斷上升。離婚是悲劇還是喜劇眾說紛紜。我們且不說離婚所造成的社會后遺癥,單從醫學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它是僅次于喪偶的一種社會心理應激原。所以,心理學家認為,離婚無疑是一場危及身心健康的“圍城”大“地震”。
離婚對當事人及其子女的身心健康有害是毋庸置疑的?上Р⒉皇敲恳粚Ψ蚱薅寄艿玫叫腋5幕橐。對感情已經完全破裂、修復無望的夫妻來說,勉強維持搖搖欲墜的城堡,長期生活在同床異夢的痛楚之中,對身心健康也不利。重要的是在離婚的前前后后要注意保持心理平衡,維護好自身和子女的身心健康。
首先,離婚的雙方都應在思想上抱明智、達觀的態度,自覺地遵循良好的道德規范,不得在精神上、肉體上折磨對方,合理地解決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問題,做到好離好散。近年來,平心靜氣的“協議離婚”悄悄流行,說明人們正力求以一種穩妥、友善的方式來完成離婚這一社會行為,這是進步的表現。
其次,離婚后,要以一種正確、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現實,執著地追求事業,可以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減輕離婚的痛苦。同時,不可離群索居、整天長吁短嘆、難于自拔,而應鼓足勇氣、投身到集體中去,以獲得集體的關懷和溫暖。還可投身到大自然中,旖旎的自然風光能曠達胸懷、歡愉身心,這些都有助于擺脫心靈的痛苦。
再次,離婚對感情確已破裂而無法共同生活下去的夫妻雙方,都是一種解脫,可以重新站到起跑線上去追求高質量的婚姻。這正是離婚自由的存在理由,應當為人們所理解,從而為離婚者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幫助其振作精神,走過這段風雨交加的人生里程。
為了維護孩子的身心健康,不管是在離婚過程中還是離婚之后,雙方依舊要承擔撫養、教育子女的責任和義務,用愛心去撫慰不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關懷和保護,繼續培養其對父母雙方的感情,訓練孩子的自我照顧能力。一旦孩子出現了心理行為不良反應,要及時診治。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