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09:07:15
三看幼兒園游戲環境的有效創設
《3—6歲兒童與學習發展指南》中將“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作為“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的實施途徑之一,足見,環境對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教育實踐中,在主題環境創設時我們往往會為美觀所累,為精致所累,將目光局限于華麗的外表中,而刨設的過程更是撇開幼兒從教師的視角出發。所以,如何充分發揮主題環境的教育價值,創設與幼兒互動式的主題環境,是當前我們重點要研究的課題之一。
兒童視角的內涵
主題環境創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支持幼兒學習,讓幼兒與環境產生互動。因此在創設主題環境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主體地位。
降高度:在主題環境創設時,應考慮幼兒的視線與成人視線的差距,將主題環境降到和幼兒視線相平的位置,做到盡量往下移,以此來拉近主題環境與幼兒的空間距離,讓幼兒既能看到,又能觸摸到。
展想法:教師在主題環境創設時應基于幼兒的發展需求,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具體的做法有:在創設過程中,思考哪些是幼兒可以自然參與的、與幼兒的活動完整結合的,盡量讓幼兒卷入這個過程中;在思考環境創設好之后,能夠為幼兒提供哪些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置身其中并樂此不疲。這需要教師積極地預期和分析幼兒在環境中的活動可能性,并且保留出一定的幼兒生成活動的空間。
現個性:主題中的所有活動都可以成為主題環境展示的內容,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將幼兒的活動和主題環境形成互動式的“對話”。
全方位豐富主題環境
1.主題環境研討走在“前”
每個主題開展前,教研組內通過主題討論會的形式,研討主題開展的脈絡和主題環境創設的思路。
以大班主題《我是中國娃》為例,首先要考慮主題的整體環境設計思路。整體環境的考慮要體現中國元素,如運用中國國旗、中國古建筑、青花瓷等特色元素為主基調。其次要考慮主題的開展脈絡、分主題環境創設的步驟等。從幼兒關注的時事——中國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大閱兵切入,以“了不起的中國人——娃娃游中國——少數民族——天下娃娃是一家”為主題脈絡來開展。最后要考慮幼兒參與的部分。如:幼兒參與討論的環境創設內容;主題活動中記錄幼兒活動的方法(照片、圖片、調查表、繪畫等);家長配合收集的主題材料;幼兒主題作品的使用;教師對幼兒作品的再加工與提升。
2.主題內容覆蓋重在“全”
主題環境的創設不僅僅只體現在主題墻上,它還應覆蓋到幼兒能接觸到的每一個角落。
以主題《我是中國娃》為例,走廊過道布置成娃娃游中國的古道長廊,內容包括中國豐富的物產、名山大川、各個民族特色的服裝、飾品、祖國各地的美食、幼兒們游玩祖國各地的照片等。古道長廊的創設,幼兒不但擴展了對祖國的認識,還能與長廊產生互動,分享交流自己在祖國各地游玩時留下的足跡和獲得的知識。教室里隨處可見幼兒的多元作品展示,有的是觀看大閱兵后幼兒制作的飛機、大炮等模型,有的是幼兒建構的天安門建筑等。
3.主題環境創設兼顧“美”
只有教育價值與審美價值并存的主題環境才能達到意義的最大化。那在主題環境創設中如何具體地進行設計實施,以達到美的效果呢?
(1)整體風格要統一
在環境設計時首先要明確整體的風格,可根據教室主色調來設計相應的風格。如綠色可設計成田園風、波點風、小清新風、森林風等,并根據主風格選擇適宜的材料進行創設,切不可選擇與主風格相反的材料。又如整體風格是小清新風,但是在創設時較多地運用了大麻繩等較粗獷的材料,創設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2)板報式處理來布局
板報式處理即將主題墻劃分為若干塊小板報,一塊一內容。在板塊式處理時應注意:區塊的面積劃分盡量大,盡可能多地騰出空間用于展示幼兒的學習過程與結果。例如在小班主題“小兔乖乖”中,將主題墻劃分為三大板塊,確保每個版塊的空間能盡情展示幼兒的留痕,同時也注重裝飾性,使主題墻盡顯雅致。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