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1 09:15:24
三、關注美術活動的過程——如何指導?
很多研究表明,幼兒美術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時不僅包含顯著的繪畫行為,還表現出一定的言語行為,如自言自語、和其他幼兒對話等。與此同時,幼兒總是邊嬉戲邊進行繪畫的,他們時而小聲吟唱,時而手舞足蹈。美術對幼兒來說只是眾多游戲活動中的一種,他們在美術活動中嘗試玩弄各種色彩與線條,盡情揮灑自己的創造天性。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專心致志地投入繪畫的過程,對于繪畫的結果(繪畫作品)一點也不在意。換句話說,幼兒美術是自成體系的一種活動。如果人們只是通過幼兒的美術成果來評價幼兒美術的話,這對幼兒本身是不公平的,因為幼兒在整個繪畫過程中所涉及的信息不是簡單的一幅繪畫作品所能代表的。
教師要明了幼兒美術活動的這一系統性的特征。因此,在指導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要嘗試改變自己以往的角色:教師不應只是簡單地教給幼兒繪畫的技巧,向幼兒分發美術活動的材料,以及檢查和評價幼兒美術活動的成果,而應將自己的注意力更多地分配到關注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中來。教師要仔細觀察每一個幼兒在繪畫活動中的表現,要時刻關注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情緒、情感方面的變化。另外,當幼兒在美術活動過程中顯出煩躁和厭膩的跡象時,教師必須敏感地感受到幼兒對更高程度刺激的需要,教師要對這種重要時刻隨時有所準備[9]。只有如此,教師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兒美術、指導幼兒美術,也才能更好地深入幼兒的精神世界。
四、理解幼兒美術的精神——如何評價?
幼兒美術與成人美術存在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幼兒美術是兒童發展的一種顯著表現。
幼兒最早的美術活動始于幼兒感覺與環境的首次接觸,以及幼兒對這些感覺經驗做出的動作反應。動覺滿足是這一階段幼兒美術最基本的動機因素。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幼兒美術開始發生質的變化,即從動覺為主轉向對精神形象感興趣。這時,幼兒才開始理解自己的藝術與周圍世界的關系,知道繪畫可以是其他事物的符號。其次,幼兒美術也是作為個性的一種表現。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比在其他學科領域中能更大程度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他們往往根據自己的個人興趣和能力,以個人的速度進行創作。美術作品彰顯了每個幼兒的個性偏向。最后,幼兒美術也是幼兒情緒的一種表現。當情緒激動、思想紛亂時,幼兒常發現創造一幅情緒強烈的畫比用語言描述它更容易,更令人滿足,幼兒以這種方式與自我進行內向交流。
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的美術表現時,最核心的價值觀是要承認美術活動作為一門“無錯誤學科”存在的價值。絕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對幼兒的美術表現進行“好”與“壞”的判斷,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大膽試錯表現也是應當得到完全接受的。值得關注的是,教師在承認幼兒的自主表現之后,具體應該如何評價幼兒的美術活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就像幼兒美術活動是一個自成體系的系統一樣,對幼兒美術活動的評價也應形成一個系統。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做一個虔誠的觀察者,要關注幼兒繪畫過程中的語言、行為以及繪畫作品的狀況,同時,還需要聆聽幼兒對繪畫作品的解釋,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全方位地了解幼兒美術這一立體式的活動。
教師作為優秀的指導者,不僅僅要能夠鼓勵幼兒相信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明確自己角色的職責所在,即促使幼兒的經驗得以繼續改造,這才算真正完成了教育最根本的使命。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