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9 10:34:02
梳理5個關系
"課程游戲化"推進過程中,有許多錯綜復雜的關系,只有理清關系,才能更加清晰地繼續前行。在不斷的實踐研究中,我們嘗試理清以下5個關系。
游戲理論與實踐
理論和實踐存在辯證關系,理論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課程游戲化"的建設是一種實踐行動,沒有好的理念支撐,行動就會受阻甚至產生一定的偏差。所以我們不斷學習《零到八歲學習評價》《發現兒童的力量》《游戲與早期兒童發展》等書中涉及的理念,借由這些豐富多元的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讓我們更深入多方面地思考游戲化進程中的一些難題。
資源開發與利用
許多幼兒園在研究前期都忙于進行環境的創設、資料的搜集,也為此花費了很多的力氣。資源的開發意義在何,值得我們思考。資源的開發只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資源的高效利用才是研究的重點。
兒童觀察與記錄
不觀察兒童就不能發現兒童。觀察兒童,記錄兒童的生活,是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但是記錄不是觀察的目的,教師不能為了寫教育筆記、完成任務等工作要求而去觀察兒童。要明確觀察和記錄都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兒童、接納兒童、尊重兒童、支持兒童。要通過對教師宣揚觀察和記錄兒童活動的教育價值以及二者的關系,更新教師的觀念,推動游戲化發展,助力兒童的成長。
生活自由與規則
無條件的自由是一種放縱。"課程游戲化"強調自由自主,但并非鼓勵雜亂無章。自由自主與規則永遠是相對的,沒有規則就沒有真正的自由。所以,一日活動的秩序是必要的,各項制度的建設更是必需的。比如,在生活環境的改變當中,對于用餐,我們認為很有收獲。午餐的改變由原來的分餐變為孩子的自主用餐,這自由自主的背后有著大量的管理制度的調整。由此可見,"課程游戲化"在自由發展的同時,必然會帶來大量制度的改革,好的制度變革才能讓兒童擁有真正的自由。
研究形式與意義
"課程游戲化"的實踐探究中,我們鼓勵研究形式的多樣化,但是強調形式的目的更在于獲得多元化的意義。對于兒童的發展,我們要提供給他們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但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形式的表象上,更要追逐兒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真正建立和終身行為習慣的良好發展。
如何進一步落實"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不斷轉變教師的兒童觀、游戲觀、價值觀,我們還需要繼續實踐與思考。"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推進,還面臨很多挑戰,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學習與思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