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0:24:13
分析
回溯整個探索過程,是幼兒自我親歷的小實驗,而不是教師簡單地傳授。“為什么氣球在外面能吹大,在瓶子里卻吹不大呢?”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孩子們終于發現,原來是因為瓶子里有空氣,把瓶子里的每個角落都占滿了,沒有容納氣球的地方了,所以氣球吹不起來。教師能關注幼兒活動的細節,放棄了喋喋不休的講解,留給幼兒更多的時間去探究。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猶如剝筍殼一樣,漸漸揭示了活動的中心目標。
策略三:整合引導——侵潤
英國哲學家波蘭尼認為:“顯性知識只是冰山一角,而緘默的知識則是隱蔽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在探索問題時,老師注重整合引導,運用歸納提升策略,將幼兒比較表淺、零碎的科學認知和科學經驗進行一個理性的、全面的、概括性的小結。在活動中,幼兒學會了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形成了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片段4
怎樣讓瓶中氣球吹起來?
師:你認為氣球能吹起來嗎?
幼1:能。
幼2:不能。
師:你認為要把氣球吹起來,該怎么辦呢?自己動手去試一試。
幼1:空氣把瓶子占滿了,我先把空氣趕走。
幼2:可是怎樣才能把空氣趕走呢?
師:請你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大膽嘗試,看看到底能不能讓瓶中氣球變大?
幼1:我用木塊試一試。
幼1:我用剪刀幫忙。
師:為什么我用吸管,瓶內氣球也成功變大了? (幼兒繼續思考,繼續試驗著。)
分析
讓幼兒通過小實驗親自驗證,體現了科學的真實性與嚴謹性。孩子們從初淺的、表面的、模糊的認識,探索了“使瓶中氣球變大”的奧秘,初步了解了其中的原因。教師進行整合引導,通過“吸管來幫忙”的小游戲,進一步引發幼兒對吸管所處的位置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進行思考,總結出了“能否用其他工具、不同方法趕出瓶中空氣,讓氣球變大”等關鍵問題,促進幼兒的進一步思考與探究。
在寬松和諧的情境中,在充實豐富的材料中,在教師的教育智慧中,無論是指向性的集中思維問題,還是開放性的發散性思維問題,都像溫暖的春風、清新的春雨,催發著幼兒科學活動中探索與創造精神的萌芽,引領著每一個孩子愉快地走進科學的宮殿。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