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08:38:32
3~6歲幼兒科學認知與教育指南
一、3~6歲幼兒科學認知
(一)3~4歲幼兒
1、認識常見的動植物,能注意并發現周圍的動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2、能感知和發現物體和材料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能感知和體驗天氣對自己生活和活動的影響。
4、初步了解和體會動植物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二)4~5歲幼兒
1、能感知和發現動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其基本條件。
2、能感知和發現常見材料的溶解、傳熱等性質或用途。
3、能感知和發現簡單物理現象,如物體形態或位置變化等。
4、能感知和發現不同季節的特點,體驗季節對動植物和人的影響。
5、初步感知常用科技產品與自己生活的關系,知道科技產品有利也有弊。
(三)5~6歲幼兒
1、能察覺到動植物的外形特征、習性與生存環境的適應關系。
2、能發現常見物體的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系。
3、能探索并發現常見的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4、感知并了解季節變化的周期性,知道變化的順序。
5、初步了解人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護環境。
二、3~6歲幼兒教育指南
(一)支持幼兒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如:和幼兒一起通過戶外活動、參觀考察、種植和飼養活動,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
(二)引導幼兒在探究中思考,嘗試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分析,發現事物之間明顯的關聯。如:引導5歲以上幼兒關注和思考動植物的外部特征、習性與生活環境對動植物生存的意義。如兔子的長耳朵具有自我保護的作用;植物種子的形狀有助于其傳播等。引導幼兒根據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推測和證實它們的用途。如:帶輪子的物體方便移動;不同用途的車輛有不同的結構等等。
(三)引導幼兒關注和了解自然、科技產品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漸懂得熱愛、尊重、保護自然。如:結合幼兒的生活需要,引導他們體會人與自然、動植物的依賴關系。如:動植物、季節變化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常見災害性天氣給人們生產和生活帶來的影響等。和幼兒一起討論常見科技產品的用途和弊端,如:汽車等交通工具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對環境的污染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