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5 13:43:12
孝道教育
孝道教育是人性教育的核心,如果缺乏孝道精神的培養,是不可能形成其它做人的基本道理的。“百善孝為先”。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孝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道德的核心。正如孔子所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多,但人倫關系是一切社會關系中最根本的關系,沒有人倫就沒有人類。因此,行孝只能從人倫做起。而人倫的核心是血緣,在血緣關系中又以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最為親近,沒有誰是從石頭里面蹦出來的,沒有父母就不會有孩子,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關系,誰都否定不了。而對于任何人來說他的父母對他的付出都是最多的,因此,盡孝對于任何一個正常的人來說,只能從父母開始,否則就有悖于人倫道德和一般的社會規則。而孝道又必然與感恩相結合,對父母盡孝本身也就是感恩的表現。
一個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是不可能懂感恩、懂尊重的,亦是不可能形成其它做人的基本道理的。反之,如果孩子真正懂得了對父母奉行孝道,由此推而廣之,就會對其他親人、對老師付出愛心,對一切素不相識的人施以善行,對班級、學校、家庭做出貢獻,最后升華為對社會、祖國、民族的責任感,這樣才能自覺去學習和踐行其它做人的基本道理。
然而,現階段的孩子卻是最缺乏孝道精神的,認為父母為自己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很少去考慮我能為父母做點什么。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怎么會這個樣子?可父母是否考慮過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呢?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生活事件:
事例一:一家人在一起吃飯,輩分最小的是核心人物。現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已是一種普遍現象。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一家人全都圍繞著孩子轉。吃飯的時候,父母忙著給這個孩子拈菜,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忙著給這個孩子拈菜。
事例二:更有甚者,有的父母還會當著自己的孩子講他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壞話,甚至因婆媳關系不和而教孩子不要去理自己的爺爺奶奶。
事例三: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在教訓孩子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趕緊袒護。孩子做的都是對的,孩子還小、還不懂事,干嘛要這樣為難他。
事例四:什么家務都不讓孩子做。有保姆的保姆做,沒保姆的父母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
這幾個典型事件是生活中的普遍現象,可又有多少父母注意到了其中的危害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