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25 10:02:02
胎兒發生早期缺氧時,胎心的心臟仍具有較好的代償功能,可以繼續有規律地跳動,因此,此時聽胎心仍可能正常,但已可出現胎動減少。如果這一階段的胎動減少,而孕婦沒有進行胎動計數而未能及時發現,也就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宮內胎兒缺氧將持續存在或進一步加劇。宮內缺氧進一步加重時,不僅胎動進一步減少,而且,胎心也會發生改變,嚴重時甚至引起胎動消失。所以,胎兒發生宮內缺氧時,胎動減少先于胎心改變,通常胎動出現減少、消失至胎兒死亡,大約有10小時左右。若能按時、認真進行胎動計數,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胎動減少,立即到醫院搶救,胎兒有較大的存活可能。胎動計數是一種簡便有效的產前自我監護手段,是胎兒宮內安危的“警示器”。
胎兒發生宮內缺氧的原因十分復雜,且大多事出有因。宮內缺氧引起的胎動減少常見于胎盤功能減退的疾病,如過期妊娠、妊高征、羊水過少及妊娠合并肝內膽汁淤積癥等,凡合并有以上疾病者,胎動計數尤為必要。有不少準媽媽認為一天3次,天天要計數,挺煩人的,常閑著沒事時數一次,忙了、忘了就不數;還有的不是胎動一次就在紙上畫一下,而是記在“心里”,結果一小時后再也記不起多少次,只得自己估計一下。雖然,她們中的大多數沒有發生胎兒意外,但在少數準媽媽身上的確因此發生了悲痛的后果。孕婦不監測胎動,猶如停機的雷達,不可能獲得無線電信號,當然不可能發現險情。
準媽媽們,為了胎兒安全,請架起你們心靈的雷達,定時接收胎兒發出的每一個信息。
聽胎心
胎兒的心音,約于妊娠20周以后才能聽到。正常的胎心音為120~160次/分,它是一種類似鐘表的“滴答”聲,是雙音,胎心音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樂。
家庭中,孕婦自己監護胎心音是不可能的,通常由準爸爸來監聽。聽取胎心音時,孕婦取仰臥位,褪下褲子,暴露腹部。監聽前,應先捫清胎兒背部,因為胎心音在胎兒背側聽診最清楚。確定胎背側后,準爸爸將特制的直筒聽診器,放在孕婦腹壁上聽取。正常頭位胎兒的胎心音可在左下腹部或右下腹部尋找,臀位者可在臍左上腹或臍右上腹部尋找。每天早、晚各聽一次,每次一分鐘。若發現胎心率>160次/分,或<120次/分,或胎心音不規律時,再重復聽2分鐘,如仍未改善,提示胎兒在子宮內出現了險情,應立即去醫院急診。
準爸爸聽取胎心音,先由醫生傳授聽診方法及注意點后,才有可能掌握聽診方法,開始數胎心率時,常常跟不上胎心跳動的速度,會“掉隊”,練習一段時間后,就可做到準確數數了。聽取胎心音時,應注意與孕婦腹主動脈搏動音區別,腹主動脈搏動音是“夫、夫”的單音,每分鐘搏動與孕婦的脈搏或心率一致,約 80次/分左右。
測體重
每次產前檢查都要求孕婦測量體重,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原來從孕婦體重變化可以反映孕婦和胎兒生長發育正常與否。
女性妊娠后,隨著胎兒長大、子宮增大、乳房進一步發育、胎盤與羊水的形成以及母體的血液、組織間液及脂肪等生理變化,導致孕婦體重逐漸增加。孕期體重正常增加是營養均衡的標志,也是妊娠過程正常的表現,所以,體重測量是每次產前檢查時必測的項目。
妊娠13周前體重大多無明顯改變,平均增加1000g左右。妊娠13周后每周體重平均增加350g,妊娠20周后每周體重約增加500g,至足月妊娠時體重平均約增加12.5kg。倘若,孕婦的體重增加太多或太少,甚至停止增重,常常是妊娠異常的表現,應引起高度重視。導致妊娠中、晚期體重增加異常,大致有以下原因:
妊娠水腫。妊娠水腫是孕婦體重增加的較常見的原因,約有50%左右的孕婦可出現水腫,大多為輕度水腫。主要是因增大的子宮壓迫,使下肢靜脈血的回流受阻所致。經過側臥位或抬高下肢休息后,均可使下肢水腫逐漸消退。若水腫較嚴重或體重明顯超過0.5kg/周,應考慮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腫,如低蛋白血癥、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等。
羊水過多。胎兒生長在羊膜囊內,需要一定量的羊水保護。羊水量過多應視為異常,妊娠晚期的羊水量約為800~1000毫升,若羊水量≥2000毫升,稱為羊水過多。羊水過多主要因胎兒畸形引起,雙胎或多胎也常伴有羊水過多。羊水過多可以導致孕婦體重異常增加。
巨大兒與多胎妊娠。體重≥4000克的新生兒稱為巨大兒,巨大兒常見于糖尿病孕婦,巨大兒又易引起肩難產。發現胎兒過大應對孕婦進行有關糖尿病的診治,確診巨大兒應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以確保胎兒安全。多胎妊娠者易并發妊高征等疾病,應及時注意防治。
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孕婦,體重多為增長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可結合妊娠圖的宮高增長情況及B檢查確診。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兒中,有部分患兒可能存在發育異常,應加以注意。
孕婦體重增加是妊娠正常與否的試金石,一旦發現異常,應認真尋找原因,加以處理,以確保妊娠進展正常。測量體重前排空小便,脫鞋,計算體重時,應注意衣服增減對體重的影響,使所測體重盡量接近實際體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