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6 10:13:09
兒童美術教育需要教師和兒童的一同參與,隨著兒童美術教育觀念的不斷發展,經驗傾向的課程觀已經逐漸取代學科傾向的教育觀。現代兒童美術教育活動更重視兒童的主體地位,對知識和技巧的要求已經退居其次,兒童的審美經驗已經成為構建兒童美術課程的核心內容,以教師為主導、以知識與技巧的教授為主要內容的灌輸教學方式已經轉變為以兒童興趣培養為起點,以兒童主體性活動經驗為核心的引導式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參與度的把握很重要,不能干預主導又不能放任自流。教師的職責在于點撥和啟發,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好引導作用,注重孩子動手和動腦能力的培養。美術作品的構圖、色彩、大小應體現兒童自身對生活世界的認知和審美觀,教師有一套成熟的美術技法和審美取向,但其作為成人的認知與審美,與兒童世界的認知與審美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在兒童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教師絕不能因其稚嫩而輕易加以否定,并隨意加以修改甚至另起爐灶。兒童的畫作是極富創作性的,對他們作品的評價不應簡單的用好不好或像不像來判斷,更不能因此而對其批評,打擊他們的創作興趣熱情。而是應以平等的身份、尊重的態度和他們共同創作,肯定他們富有個性的構思和表現,欣賞作品中的美感,支持并鼓勵他們進一步創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做到適可而止,不限制兒童內心直覺感受的表現,引導兒童畫面效果不斷提升。
(三)靈活與多元,激發兒童創作熱情
兒童美術教育的內容受美術學科發展的影響,隨著美術學科范圍的拓展,與之相對應的兒童美術教育也產生了變化。相較于傳統的美術教學,如今的美術內涵早已得到很大的拓展,不同的媒介材料擴充到兒童教育內容中,當延展的內容進入到課程體系中,就需要美術教育者去選擇和組織,以順利完成其課程化的過程。兒童美術是兒童本能的情緒與感覺的傾訴,映射的是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不完全是按眼睛看到的事物顏色、形狀、結構去表現,而是根據內心世界對把握和理解進行表現。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避免兩個誤區,一是過早的教授專業化技法。很多老師為了凸顯自身的專業性,過早地去教授孩子專業技法,這不符合學生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很容易使之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情。鑒于此,兒童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應盡量拋開成人化、專業化的美術用語,讓學生能夠領會老師的意圖,在輕松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二是教學內容過于簡單化、概念化、模式化。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避免簡化、模式化圖像,多給學生展示實物照片或者動作視頻,讓學生在了解其特點后再去表現。同時降低臨摹物品和畫作的使用頻次,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增加兒童接觸自然的機會,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場所、教學素材、作品表現形式,激發兒童熱愛美術、熱愛創作的熱情。
(四)多方聯動,形成師資培養合力
兒童美術教育早已不單純是藝術活動本身,其更加注重藝術與生活等各個領域的交融,也不再只單純追求兒童繪畫技能的提高,愈發重視兒童在創作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實現個人表達,這對兒童美術教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戰。這些問題僅僅依靠教師個人教育理念的更新是無法得到妥善解決的,需要各方共同參與,立足該學科教研活動,注重實踐體驗,抓住“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利用互聯網思維,打造多元互動平臺,采取個性化、精準化、內涵式的師資培訓措施。首先,充分發揮高校的資源優勢,利用高校美術教育、學前教育、兒童心理學教育等專業師資力量,與兒童美術教師形成科研合力,實現各學科間的聯動,形成理論、實踐間的互動;其次,要立足實際、重視學科教研活動,避免不接地氣的盲目科研,針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實際困難,立項研究,在項目中實現兒童美術教師的體驗式、參與式培訓;再次,根據科研活動和科研項目的成果,設立專門的兒童美術教育研究機構,形成專業性、常態化的互聯網研究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與教師多元互動,有效推動兒童美術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總之,兒童美術教育并非教授技藝、培育藝術精英的教育,而是全面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探索藝術教育特色活動中的有效方法,使兒童的藝術潛能和智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挖掘,達至兒童全面和諧發展這一終極目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