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6 10:09:26
3.運用信息技術的體驗功能,提升幼兒的繪畫欣賞水平
美術欣賞是繪畫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提高幼兒繪畫水平的基礎。在美術欣賞中,教師利用藝術作品、自然風光以及生活中體現藝術美感的場景引導幼兒進行欣賞、感受,并在體驗中形成對美術藝術美和形式美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可愛的中國娃》時,教師先讓孩子們回憶自己在電視上或者書本上看過的中國娃的形象,并描述一下中國娃的外形特點。然后教師利用課前從網絡資源上下載的大量關于中國娃的圖片,讓孩子們欣賞阿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在欣賞過程中,教師不斷對孩子們進行提問,如“你喜歡哪一個娃娃?他是什么樣的?什么樣的姿勢?穿的是什么樣的衣服?看看娃娃的左半邊和右半邊,你有什么發現?”等,讓孩子們把握欣賞的重點,接下來教師會通過教學小視頻向孩子們介紹如何利用折、剪的方法制作簡單的中國娃形象。而通過這樣的欣賞創作體驗,幼兒可以體會到利用折疊的方法剪出左右對稱的形象的美術創作方法。
4.運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功能,優化幼兒的思維活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導著課堂,而幼兒只能盲目、機械地模仿教師的教學內容,而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讓師生在教學中有更多的交流機會與交流空間。例如,在《獅子王》的繪畫創作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片《獅子王》片段,讓幼兒感受獅子王威猛的特征。然后教師提問“動畫片里的獅子王給你什么樣的感覺?”許多幼兒認為獅子王很“威風”,教師又接著提問“什么地方讓你覺得獅子王非常威風?”多數孩子都認為是它頭上的鬃毛,而教師根據這一特點又提出了“我們可以用什么樣的線條來表現獅子的鬃毛?怎樣畫才能讓獅子看上去很威風呢?”等問題。而這一系列的問題,其實就是對孩子思維的一個啟發過程,在這一思考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深化孩子對繪畫對象特征的理解。
5.利用信息技術的記錄功能,完成對幼兒活動的綜合評價
教學評價是鼓勵幼兒進行進一步學習的重要步驟,在現代幼兒教育理念中,我們不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結果,而是更加注重對孩子們學習過程和學習情感的評價。對于孩子學習過程信息的收集是一個復雜的工作,而現代信息技術的記錄功能,將這一過程變得簡單而全面。例如,在《可愛的小雞》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與幼兒共同探討了小雞的樣子、顏色、喜歡的食物等問題后,進入繪畫創作的實踐中。在實踐中教師要求幼兒利用海綿印章蘸上顏色,然后印到宣紙上來表示小雞的主體部分,最后再利用彩筆添畫小雞的腿、嘴、眼睛等。在這一繪畫中,教師利用攝像機將孩子的創作過程記錄下來,這樣不僅為孩子們制作了課堂活動紀念,也完成了對孩子繪畫表現的全面了解,從而提高了繪畫評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傊,信息技術在幼兒美術教育上的應用是十分有效的,它既轉變了幼兒美術的教學方式,增加了教學方法,又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多種途徑、多個角度刺激幼兒的感官,進而達到了調動幼兒學習興趣、拓展幼兒思維空間、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