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3 15:11:12
。通過每次活動簽到及“推門聽課"的方式,了解活動的開展情況與質量,作為考核課程是否落實的依據。 ●聯動機制:幼兒、教師、園方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保障資源活動室的“互動共建”,使之更符合幼兒活動、教師教學的需要。 聯動內容:(1)每日巡視。選派行政園長與教研組長每天巡查,以便及時解決各類資源活動室利用中產生的問題。(2)每周請購。教師根據幼兒活動情況,及時匯總幼兒對材料的需求。每周五將所需材料以請購單的方式及時報總務部門,確保資源活動室材料及時、按需添置。(3)每月例會。每月一次召開課題中心組例會,了解各組課題推進情況,及時給予指導與建議。 五、資源活動室的利用方式 在已有環境設置的基礎上,我們鼓勵教師根據幼兒興趣、需要自行調整,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設置和利用資源活動室。
●混班式運用。多個資源活動室面向多個班級同時開放,孩子們可以根據興趣、需要自主選擇進入相應的資源活動室活動。 混班的活動形式拓展了幼兒的交往空間,鍛煉了幼兒的協調能力,增強了幼兒的任務意識、自主意識。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特長、興趣自行選擇管理相應的資源活動室,促進活動質量的提升。
●整合式運用。幼兒園課程往往以主題的方式呈現,需要綜合利用各類資源環境。教師可根據主題活動預設的網絡,整合運用資源活動室,以支持主題活動的開展。如中班組在預設“好吃的豆”主題活動時發現,園內的種植區、圖書室、結構室、勞作室等均能為活動提供資源支持。為此,年級組通過整合安排,有效利用了所需的資源:在種植區種植豆豆,引發幼兒對各類豆豆的關注;在圖書室查閱相關的種植方式,保證科學種植、養護豆豆;利用結構室的材料搭建小柵欄,責任到組,強化對種植區的管理;利用勞作室開展系列勞作活動(如剝豆、磨豆漿等),等等。 資源活動室的創建與利用給我們帶來了較大的收獲。
●加強了幼兒園課程活動間的聯系。站在課程建設和強化課程領導的角度,我們不斷思考課程資源與課程活動之間的關系。在實踐運用中,我們也加強了各類課程活動間的聯系,提升了教師課程整體實施的意識,使得資源活動室活動與班級活動“互相聯系”“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凸現了“共生”關系。如,在班級科學角里發現的光影問題,在班級集體探索活動中產生的沉浮問題等,都可以變成探索資源活動室墻面上“我的問題”,從而引發更多的幼兒到適宜的場所運用豐富多樣的材料去探索。又如,班級表演區中的節目被搬上了幼兒園小劇場的“周周演”,孩子們可以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小劇場“周周演”中的精彩節目被請進了班級,變成班級活動的生成內容、集體活動的欣賞環節……孩子們從“小演員”變成了“小老師”。 ●提高了教師對幼兒的關注度。為了采集信息,了解孩子們在活動中的真實情況,以便對材料及活動作出更為適宜的調整,我們探索用多種方式去關注幼兒。如,我們設計了幼兒活動觀察記錄表,并根據使用情況不斷調整,以了解幼兒的活動需求。我們還設計了幼兒使用的觀察記錄表,以了解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又如,在小劇場的活動中,我們采用投票的方式讓幼兒選出最喜歡的節目,然后據此去了解、分析幼兒的興趣與需求,以調整表演內容,優化表演形式、指導策略等。
●提升了幼兒的主人翁意識。為了提升幼兒的主人翁意識,我們讓中大班幼兒參與資源活動室規則的共建。在資源活動室正式使用之前。我們組織幼兒商討、制定資源活動室的使用守則,并讓他們用自己能讀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張貼在活動室內。幼兒進入該資源活動室活動時首先要學習、解讀相關規則并共同遵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