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1:07:20
三、實施路徑
(一)在課程理念中嵌入健康領域關鍵經驗
首先,教師頭腦中要有健康關鍵經驗的意識。意識是行動的前提,如果教師自己沒有健康的意識,就不可能提醒幼兒遵循和養成健康行為。例如關鍵經驗中有一條“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確的站、坐和行走姿勢”,如果教師自己看書寫字時就沒有“一拳一尺一寸”的意識,就不會提醒孩子保持正確的姿勢;再如帶領幼兒去超市買面包的活動中,如果教師自己就沒有洗手的意識,也就不會提醒幼兒洗手后再吃面包。
其次,要捕捉兒童關鍵經驗的發展機會。無時無刻不是教育契機,教師要提升對兒童發展的敏感體驗,視線與兒童對接,而不是追隨課程文本,圍繞關鍵經驗生成課程,抓住健康問題的特殊時點,有的放矢地進行隨機健康教育和及時行為培養。例如學習“不在馬路上奔跑”這個關鍵經驗,可以利用離園時機提醒兒童耐心等待家長和紅綠燈,不能歸心似箭地奔向馬路對面。
再次,用關鍵經驗掃描課程資源。教師應根據對關鍵經驗的理解來搜索、選擇、發掘課程資源,然后將關鍵經驗分解到具體的課程資源設計和提供上,實現課程資源的多樣性和有效性。例如發展精細動作時,可以利用身邊的多種物品,讓兒童把茶壺里的溫水倒入杯子,讓兒童開啟各種瓶子或盒子的蓋子等,這些都是鍛煉兒童手眼協調能力的極好機會。 第四,圍繞關鍵經驗創設物質環境、心理環境和信息環境。物質環境的布置應從兒童的已有經驗出發,心理環境應匹配兒童的內心情境,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和傳播媒體創設信息環境,避免環境創設流于形式、停于感性,以促成交互作用為效度,以生成關鍵經驗為目的。如水池處張貼洗手順序圖來幫助兒童對照學習與自我指導,給兒童留有足夠的運動空間來經驗和體認自我,用多媒體動畫來幫助兒童了解換牙的過程及有效刷牙的方法。
第五,在各領域中滲透健康關鍵經驗,進行領域整合發展。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的整合是必要的,因為“學前兒童健康的價值和學前兒童成長的特點決定了托幼機構在進行任何領域的教育時都必須將維護和促進學前兒童的健康放在首位”,這需要教師真正持有健康第一的教育觀念,自然地將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進行本質性融合。同時,健康領域與其他領域的整合又是最可行的,因為“幼兒園的教育是為所有在園幼兒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因此各領域的目標實質上是協調統一的,差異僅僅是側重點的不同”,這需要教師從關鍵經驗出發尋找各領域間的必然聯系,為整合提供立足點。如提醒兒童遵循“打噴嚏或咳嗽時轉過頭去,不對著食物和人”的關鍵經驗,就既是一種健康習慣,也是一項良好的社交禮儀。
(二)在領域內將關鍵經驗做深做透
首先,關鍵經驗與主題內容有機結合。關鍵經驗是領域教育的基礎,主題活動是經驗群的集合,教師在明確和把握健康領域自身固有的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可以通過主題發展促進兒童關鍵經驗的發展。為此,教師需要理解關鍵經驗的生發特點,以關鍵經驗的發展路徑為基礎,根據關鍵經驗的認知地圖來設計主題路徑展開圖,以關鍵經驗為經線,以兒童現狀為緯線,交織互動,相互促進,循序漸進。如在中班“好鄰居”主題里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讓兒童討論醫生、交警工作的重要性,從而知道配合他們的工作,獲得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其次,將關鍵經驗融人生活中。兒童健康教育的發展歷史經歷了由單一的日常生活教育或單一的健康教育活動向日常生活教育和健康教學活動相結合的發展,可見健康領域關鍵經驗的落實離不開日常生活。“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應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鍛煉、游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理念,實施健康教育策略”。應讓兒童在生活中鍛煉自己,如如廁后整理衣褲、收拾玩具和圖書、掃地抹桌椅、使用廚房用具等,既是健康領域的關鍵經驗,也是兒童生活的必備技能,對其大、小肌肉以及心理發展都有鍛煉價值,需要教師給予機會,耐心等待,不能包辦代替。
第三,教育途徑多樣化。教師要采取適合兒童的教育方式,將關鍵經驗嵌入合適的教育活動中,高效而全面地帶動兒童發展。“學習標準和具有發展適宜性的教育實踐事實上是可以同時實現的,教育實踐無須為學習標準的達成而改變,學習標準可以被整合到游戲、生成課程及項目、小組以及集體活動中去。”如除了健康教學之外,日常活動、區域活動、小組活動、家園活動、游戲、個別交流等任何活動都可以實現健康領域關鍵經驗的發展,延續兒童的經驗生長,增強教育的過程性和有效性。
(三)通過具體活動形成結構網點
首先,在活動中落實。活動是發展兒童關鍵經驗的重要渠道,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到活動延伸,都要緊緊圍繞兒童經驗,教師不僅應保證教案實施的完整,更重要的是應對兒童的現有經驗和促進經驗生長。“通過觀察生活豐富兒童的直接經驗,通過反映生活讓兒童運用經驗,通過創造表現讓兒童整理經驗,通過激發動機讓兒童養成健康行為”。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情境表演、移情練習、感知體驗、同伴示范、電化教育、小團體教學等激發兒童的認知和內化。例如學習關鍵經驗“自覺遵守安全規則和交通規則”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將多個雞蛋分別放入網兜里,裝進窄口瓶,讓兒童設法把它們拎出來,通過不同的嘗試,兒童可以深刻理解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其次,在活動間落實。如可以利用活動間隙,針對個別兒童的問題進行差異教育,支持和保護兒童關鍵經驗的連續性。教師不僅要重視活動環節的過渡,更要重視兒童的即時狀態。以兒童為出發點,對照關鍵經驗判斷每一個教育活動對兒童發展的價值,客觀’、科學、準確地評價兒童,并據此進行個別指導和教學規劃。如中班剝蝦活動,個別兒童由于精細動作發展較慢,不能在活動結束時完成,就應在活動間隙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而不能一刀切強制結束。此外,還可以利用關鍵經驗設計減少等待時間,提供其他活動替代靜坐,避免讓兒童長時間坐著不動。如活動間可請兒童幫忙遞東西或傳話,讓兒童活動起來,同時學習“在教室里走動不碰到桌椅和其他設備”等關鍵經驗。
第三,拓展活動空間,進行活動整合。讓每個活動成為一個結構網點,以點帶面,撒網式鋪設,正如陳鶴琴所說,“在孩子生活中結成教育的網”。有利性是兒童健康行為最基本的特征,任何健康活動除了有利于健康,也必然直接或間接地有利于他人和社會,因此健康活動可以自然地進行經驗整合。沒有一條關鍵經驗只能在一個活動中進行,也沒有一個活動只能發展一個領域的關鍵經驗,一個活動中達成的關鍵經驗可以是跨越多個領域的,有效的活動可以包含若干個關鍵經驗,眾多活動覆蓋領域各層面的關鍵經驗,而關鍵經驗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從而可以帶動兒童整體、全面發展。比如包餃子活動,通過設計可以將兒童的動手能力、身心保健、社會交往、日常生活、親子互動等聯系在一起,多方面促進兒童的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