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09:26:28
幼兒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進幼兒健康發展,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求而進行的系統性教育活動,它對幼兒的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隨著人們對兒童健康教育越來越重視及學前教育研究和發展的科學化,毫無疑問,學前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將進一步深化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幼兒的健康教育。”筆者認為幼兒健康教育不僅是幫助幼兒實現‘’身體理想”的重要途徑,也是使其他教育理想成為現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針對這一理念我們幼教工作者該如何將健康活動內容融入到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中呢?
一、日常健康行為教育
幼兒健康教育重視健康習慣的培養,幼兒期的健康行為習慣不僅奠定了未來健康的基礎,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學習、工作的條理性和邏輯性的提高。
1、自理能力培養:《綱要》中指出“‘根據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蠱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由此,我們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的教育活動。例:小班午睡后孩子穿衣服、褲子很慢,都坐在床上等著老師幫忙,于是筆者想到用兒歌激發幼兒自己穿衣、褲的興趣:“小朋友來穿褲,就像火車鉆山洞,嗚嗚嗚出了山洞真高興。”孩子們邊說兒歌邊完成了穿衣、褲的動作,這樣把游戲運用到生活中,孩子們又高興學得又快。
z、衛生習慣培養:殃及全國的“·非典”留給人們的啟示之一就是提高國民的公共衛生意識。所以,在生活中筆者和孩子們一起爭當“環保小衛士”,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亂扔果皮、紙屑,保持環境衛生,并設計了主題活動..爭做健康的孩子”,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3、爭當健康寶寶:盧梭認為“教育的核心是怎樣看待飲食”。兒童的飲食必須符合兒童體質,要培養幼兒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有意識的向幼兒灌輸一些飲食制作及營養價值,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偏食的危害。孩子在進食時往往只圖美味,于是筆者把很多蔬菜、水果‘·藝術化”后介紹給孩子們。例如:我們班的吳展宇間食不吃水果,筆者就把橘子剝開,告訴他你看橘子多象小船呀!讓小船劃進他們的海洋吧!這種方法不僅讓吳晨宇開心的吃完橘子,其他小朋友也紛紛效仿。為了幫助幼兒改進偏食的毛病,筆者還設計了’‘爭當健康寶寶”的主題活動,看看哪個寶寶的臉色最好、身體最棒,讓幼兒了解飲食對身體成長的重要性。
二、安全常識教育
根據《綱要》提出的密切結合健康教育,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要求,我園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活動,如:教師在美術活動中提供剪子、小刀等工具時,知道幼兒怎樣正確使用,并告訴幼兒工具的可傷害性。組織幼兒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安全標志:安全出口、禁止吸煙、行人止步、危險等。我們還組織幼兒進行“安全疏散演習”活動,讓幼兒了解最近的求生路線。帶領幼兒體驗交通警察的工作,認識斑馬線,了解常見的交通標志等許多生動、直觀的活動.將幼兒的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之中。
幼兒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孩f身心健康和諧發展,而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兩方面。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發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未來社會需要有個性特色的創新人才,為此《綱要》特別強調“要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個體取向,主要是培養健康的自我,但由于個體的發展存在差異,心理發展的特點與速度也有著較大的不同,常常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傾向。在對個體的觀察中筆者發現兒童個體也經常出現的問題并不是智力問題,也不是道德品質問題,更多的是其自身在成長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心理問題。人的個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幼兒時期受到的教育和影響,常常會在一生中留下印記。不少有心理、行為問題的成人,究其原因常常可以追溯到童年時代.如在冷漠、甚至虐待中長大的兒童,往往有著強烈的自卑感。性格孤僻或暴躁,富于攻擊性,被溺愛的兒童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不愛勞動等。而在幼兒期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夠形成許多好的行為習慣和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規范,如:愛清潔、‘懂禮貌、愛學習、愛勞動等。現在,幼兒健康教育被視為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許多家庭過分溺愛.造成部分幼兒冷酷、缺乏同情心,習慣接受別人的幫助,而不知道應該關心幫助他人,于是筆者制定了幾個愛心教育活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