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上藝術 作者:陶燕杰 2018-06-10 10:18:15
少兒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藝術精英教育。教學時應更多地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在輕松愉快中發揮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兒童大都有繪畫的潛能,并非少數兒童獨有的能力。因此,兒童不需要只教他們怎么畫,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如何自己畫。
1
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養小畫家
兒童繪畫訓練與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畫外所獲得的那些東西,例如繪畫可以使人獲得內心平衡和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穩定的作用;繪畫有助于完成視力和動作的發展,促使兒童認知能力的成長;繪畫可以幫助兒童培養堅韌精神等等。
換句話說,兒童繪畫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小畫家,而是通過繪畫能力的訓練培養人的智能和悟性。當然,有繪畫天賦和潛能的兒童經過科學方式的教育引導后,有一部分會成為藝術家,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少兒美術素質教育應該如何開展?
少兒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藝術精英教育。教師應更多地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在輕松愉快中發揮孩子的天性和創造力。兒童大都有繪畫的潛能,并非少數兒童獨有的能力。因此,兒童不需要教他們怎么畫,而是引導他們學會如何自己畫。
請每個孩子都有繪畫潛力
每個孩子都有繪畫潛力,如果任其自然發展,就會停滯不前,如果忽視其發展規律,向其灌輸繪畫技巧,反而有礙孩子發展。
“美術不是提高人的技能,你看低了,而是提高他的人文素養,提高他的藝術修養。人需要吃飯,需要物質生活,另一半是精神生活,美術的作用在這兒。”
▲“繪畫潛力”理論。美國美術教育家維克多·羅恩菲德的研究發現,兒童在10歲前,他的繪畫能力是兒童的潛在能力,與智力、認知能力同步發展。人具備創造視覺語言符號表達心象的潛能,繪畫并不是少數“天才”獨有的能力,繪畫能力隨人的認識和知覺發展自然向前發展,確實不是靠學習繪畫技能提高的。
▲“發現學習”理論。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J·S·Bruner)認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主動進入對感覺事物進行選擇、轉換、儲存和應用的過程,而且是主動學習、適應和改造環境的過程。由此看來,兒童也是發現者,具有自發學習的能力。
▲“啟發教育”理論。楊景芝教授認為,啟發是培養孩子能力的催化齊,在教孩子學畫過程中,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孩子去注意、去思考,他們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