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葉子少兒美術網 2018-06-10 09:17:31
二、我看兒童畫
兒童是社會的一部分,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學習游戲和藝術創造的獨特方式。兒童繪畫活動是以自我要求為基礎進行的,他們的行為不是消極的,而是全部感情的投入,以積極自發的方式對周圍環境和對自己的認識作出的反應。每個兒童是一個不同的個體,他們的創作極具個性,不管是繪畫,還是捏泥巴,都是在最大限度地表現自己,同時傳遞出來自感覺、觸覺和視覺的信息,他們畫的既不是視覺意象,也不是真實的物質世界,而是在頭腦中重新構建的一幅幅圖畫。這些圖畫又作為新的刺激影響著兒童,有效地誘發了他們潛在的創造精神。
但是往往有些成人,每當看到一幅兒童畫,就簡單地用“像”或“不像”作為標準來衡量它的好壞,并理所當然地認為兒童繪畫就應當是對客觀對象的視覺描繪,一些施教者也匆匆忙忙地把他們自認為正確的技法傳授給兒童,讓他們照著范本一筆一筆地描,或是讓兒童去模仿名人的畫等等,將兒童局限在成人的概念之中。模仿和創造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模仿單純靠概念處理事物,表達的僅僅是一種對簡單物象的摹寫。這種偏見和作法忽略了兒童在美術活動中的感情流露,并意味著讓兒童放棄自我的創造意識,壓抑了兒童自我表現的進取精神。
我在教學中,也曾遇到不少對我的教學方法持懷疑態度的家長。那時,兒童美術研究室剛成立。有一天在課堂上,我像往常一徉,既不在黑板上示范,也不給他們看示范圖例,而是讓孩子們互相觀察,讓他們想想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其他的人有什么不同,然后讓他們畫一個他最喜歡的人。
大部分孩子拿起筆就畫,但也有幾個孩子不敢動筆。我知道,這些孩子中有的曾經在幼兒園或是培訓班學過那種一筆一劃照著臨摹的概念模式的繪畫。學畫就是照著畫,或是只要畫得像就是好畫的觀念,已造成了兒童的心理障礙,他們自由創作的精神被成人所謂的“像”與“不像”的精神壓力所破壞,他們不相信自己的繪畫能力,非得有范畫或是老師的示范才敢動筆。還有的小朋友則不管是表現什么樣的題材,他的畫面上出現的都是原來所學的概念畫圖形的組合。對這樣的孩子則需要用更大的耐心去鼓勵和幫助他們沖破那種概念繪畫模式和“像”與“不像”的精神禁錮,以恢復兒童自我表現的創造本性.
自我表現的源泉是情緒和意境。感受和思考就是這種原動力。“我知道你能畫”,我摸著孩子的頭肯定地說,并耐心地給他講述各種人的特征等等,鼓勵他拿起筆。任何孩子只要拿起筆,按照自己的方式在紙上畫出第一筆時,他的創造性思維就開始啟動了。不管他畫_得怎么樣,都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15分鐘后,孩子們的“一個人”畫好了。有的把頭畫成一個大圓圈,身體卻很小,有的衣服上的扣子畫得比臉還大,還有的則把手和腳畫成了雞爪爪,其中也有類似概念畫的圖式,但更多的是兒童們的隨意創造,孩子們很滿意。有個小朋友驕傲地指著畫面上一個頭上繪有一些卷卷弧線的“人”對我說:“我的媽媽很漂亮,她有很多很多的頭發,我以后也會有。”還有個小朋友則指著畫面上的兩根長線告訴我,這是腳。
面對這么多的“一個人”,我也很滿意。不管是原始意象的遺存,還是兒童表象的再創,或者是別的,只要能表達兒童的情感,就是好的兒童畫。看兒童畫不光是了解他們的知覺程度,更重要的是須在感情的基礎上給予理解,兒童只有對內容注入了感情才能開始真正的認識和表現,盡管可能畫得一點都不像。
面對這么多“一個人”,有的家長按捺不住了,他們開始抱怨,說沒有看見孩子們畫出個“人樣”來,有個家長還不無羨慕地告訴我說,某某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魚,讓孩子們照著一筆一劃地畫,一節課下來,孩子們都會畫魚了。可想而知,假如這個班有30名學生,那么就會有30條一樣的魚,看上去的確可觀。只不過,我想,如果帶孩子去看看魚,給他們談談魚的知識和魚的故事,然后再讓他們去畫魚豈不更好?很可能,他們畫的魚或許會不像一條魚,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r會畫一條魚,一只雞,或者一個人,并不是衡量兒童畫好壞的標準,重要的是通過兒童作畫的過程,讓兒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并增加他們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兒童畫中先行的并不是繪畫技巧,而是把握以情感為基礎的認識,在明確了這種認識的基礎上,為了具體的需要才產生了技術的必要。
如果說任何程度的藝術都是人類創造精神的表現,那么我們就不應該低估人類發育期間兒童藝術的早期成就。認識兒童及兒童畫,以及對他們藝術創造力的培養,也是兒童美術教育的關鍵。
三、兒童繪畫的指導
早在18世紀,法國啟蒙學家盧梭就竭力主張教育應以培養能保持人的“本性”的“自然人”為宗旨,并提出“運用自然”的教育方法。
19世紀后半葉,維也納的齊賽克提出了革命性的學說,他主張自由地釋放兒童的心靈,使兒童的創造性欲望得以實現,并按照他自己對兒童畫的教育理想,創造了兒童自由畫教學法。在他的教育方法指導下,產生了許多優秀的兒童畫作品。
兒童繪畫是一種自發的藝術創作活動,它是兒童思想、情緒及藝術潛能的自由表現。由于兒童各人的先天素質不同,他們的“自由表現”所需的條件、時間、強度也必然不同。在當代注重情感、自我價值、藝術修養和創造為主的兒童美術教育中,我以為:兒童美術教育應該順應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尊重兒童在藝術創造活動中的自我發動和自我表現,并不斷地向兒童提出要求,形成新的刺激,促使兒童迅速地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的情境。兒童生來就具備一種創造能力且都喜愛繪畫,但如果給手刺激,他更能發揮驚人的力量。兒童繪畫表現的欲望越強,就越能減少繪畫技術的阻力,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已形成自己獨特的繪畫表現手法,即所謂的繪畫技法。
本書所編的兒童畫可分為想象畫、故事畫、寫生畫及線構成(其中包括線構成和線設計兩部分)。因為不論是想象畫還是寫生畫,我認為都不會是兒童視覺的重現,而是經過兒童自我選擇、再創造并包容了許多只有兒童自己才能意識得到的并非很淺的內涵(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我們千萬不可小看兒童。為此,我將它們統統歸類為兒童創意畫,以表示我對他們藝術創作活動的尊重。
1. 想象畫
想象畫是兒童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經驗所作的畫。它是兒童繪畫階段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想象畫的開始實質上是兒童“自我意識”的萌生,也是創造活動的先導。積極的聯想和幻想是想象畫產生的先決條件。
兒童的想象畫主要是依靠表象來進行思維的,但是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對教師的提示特別敏感,兒童的創作與教師的指導是有關系的。當然我所提到的“指導”決非僅指對孩子具體形象描繪的指導,而是要從兒童思維發展的實際出發,通過“指導”把他們那種與生俱有的創作本能激發出來。當兒童在進行想象畫創作之前,教師應該和兒童進行具體的交流,了解兒童所要表現的東西,并進行多種的提示和暗示,當兒童頭腦中的形象越來越清晰時,他們就會很快地進入作畫的過程。
在一次想象畫的教學中,我根據小朋友們自己的意愿,讓他們以《人魚和獅子》為題,創作一幅想象畫。
想象虛構的人魚和獅子的故事,對于經常沉浸在夢幻中的兒童來說,是能激發他們的興趣的。作為教師,要緊的不是告訴他們應該怎樣畫獅子和人魚,而是應該喚起他們的創造的本能,讓他們主動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畫去表現獅子和人魚。
記憶和聯想是兒童繪畫中主要的心理活動,想象畫的好壞與它們有直接的關系。
教師是美術課的導演,他以提示和暗示的方法,幫助兒童在腦子里積極搜索記憶中有關人魚、獅子的印象和信息并加以聯想,促使他們很快地進入角色。如:我問孩子,你們見過魚嗎?魚的尾巴是什么樣子?人魚是不是應該既像人又像魚等,以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
法國史學家丹納曾經說過:“愈原始的創造活動愈不受形式的影響和干擾。”兒童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限,他們暫且還不能完全明白現實和想象的區別,在他們的意識中,或多或少還存在某些人類初期的渾沌心態,他們視周圍一切自然現象為生命的存在,在一種不完全的感覺中,他們憑著想象認識世界,創造世界。
2.寫生畫
兒童寫生畫應著重于兒童對事物的觀察和理解。教師在授課時,不應過分強調繪畫的寫實性。按照兒童思維的特征,他們認識觀察事物時仍有許多的想象成分,他們的寫生畫并非完全是視覺形象的再現,而是根據心理表象的一種再創造。
兒童寫生畫可分為人物寫生、風景寫生、靜物寫生等等。教師在指導寫生時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對象,使兒童能夠充分地表現自己和對象之間的交流,以獲得寫生的快樂。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在寫生課時,我讓孩子們互相仔細觀察對方的眼睛,并讓同學說明眼睛的結構和功能。有個小朋友說眉毛是為眼睛擋汗的,它是眼睛的保護神。這時又有一個小朋友叫起來,說他發現了眼睛里面還有一個人等等。我肯定了孩子們的觀察和發現,并舉例介紹了眼睛的結構和功能,此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很高,我即讓他們開始寫生。
在兒童繪畫中個別輔導是很重要的,尤其對那些在繪畫中表現出有障礙的小朋友,教師應仔紐、地了解緣由,針對他要畫的對象給予啟發和提示。這種寫生方式對那些曾經受過固定模式繪畫影響的小朋友有好處,只有通過自己主動地去觀察對象,反復對比,找出各物和人之間的個性特征,從視覺上去突破那些習慣繪畫模式的影響,才會有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
在我的研究室,所有孩子的線描作業都是用鋼筆完成的。他們作畫時都很肯定,沒有涂改的習慣。在兒童繪畫時,提供好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養成好的繪畫習慣,對兒童精神氣質的形成也是有影響的。
3.線構成
人類的創造活動促進人類本身的進化。人們從長期的生活中悟出“設計”的真諦—一種理性的創造活動。美術設計是有價值有計劃的創造,同時也是賦予物以美感的創造。
兒童在三歲左右即可畫出圓形和十字形,這種繪畫特征,已顯示出兒童的某種設計本質,兒童線構成實質也是線設計。我把它分成兩個部分。
a.線構成
給學生一些點、線、圓的基本元素讓他們構成畫面。
我用最快的速度給學生報出5根或50根線,讓孩子們沒有考慮的余地,只是下意識地把它們排列出來,然后又報出一個圓或者幾個點,他們又急驟地把這些點和圓排進畫面夕兒童天生就具有一種均衡感。這樣的作業,孩子們都完成得很不錯。有些平時作業比較拘謹或者不敢畫的孩子也都顯示出很好的線構成能力。通過這種線構成的方法也可促進兒童右腦模式的啟動,解除習慣性繪畫模式的干擾,同時讓兒童了解任何物體都可用線去表現,
b.線設計
從小培養兒童的造型設計能力是很重要的。
設計之前必須有清晰的構想。當兒童提出他的設計方案時,教師可以參與意見,并作某種建設性的暗示,如啟發他們的設計意識,促進他們對事物的認知和經驗等等。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實際因素。”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不管是遠古洪荒的古代神話,還是近代的科幻藝術,或者是兒童的繪畫,都顯示出人類的一種原始驅動力—即想象的存在。這種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
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深層次的隱性文化教育,其效應主要是通過暗示、認同等心理過程而形成的。教師的素質和意識在這種隱性教育中有很大的影響。外顯的美術教育(如臨摹教學、技法教學等)告訴受教育者“你應當畫什么”,“你應當怎么畫”;而暗示的美術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暗示教育的過程中,自己來回答“我應當畫什么”,“我應當怎么畫”,這個由第二人稱到第一人稱的過程啟動了兒童的自主力,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并逐漸形成一種開放、向上的生活取向。
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教育,它激發了兒童無窮無盡的想象。孩子們在無拘無束中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他們有意無意的繪畫活動充滿了創造。但愿本書所收錄的兒童創意繪畫能給我們帶來某種啟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