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6-01 15:11:32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2018年人音版四年級音樂下冊《家鄉美》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教學目標:
學唱《楊柳青》(江蘇)、《大雁湖》(內蒙古)從演唱上述兩首民歌中,了解北南兩地民歌音調的風格,以及改編其拍號后所創造的另一種情趣,從而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情感。
教學內容:
學唱《楊柳青》(江蘇)、《大雁湖》(內蒙古)
教材分析:
歌曲《楊柳青》這是一首江蘇地區廣為流傳的一首民間小調,它以襯詞“楊呀楊柳青”而得名。歌曲通過對黨的贊頌抒發了美好生活所帶來的喜悅之情和對家鄉的熱愛。歌曲的曲調為五聲宮調式,全曲歡快活潑、熱情風趣,襯詞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擴充樂句的重要手段。第一、二兩樂句均為6小節,其中末兩小節均為襯詞,第三樂句(4小節),第四樂句則全由濃郁的地方方言特點的襯詞構成,這不僅造成了一種詼諧的情趣,而且增強了江蘇民歌的風格。?
歌曲《大雁湖》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調優美抒情、悠揚動聽,富于歌唱性。曲中通過對大雁湖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人們熱愛家鄉的真切情感。歌曲為2/4拍、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曲調中“”切分節奏運用,使音樂富有動感。特別是第二樂句襯詞“啊哈嗬”的運用更增添了歌曲濃郁的地方風格,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發自內心的贊美之情。第三樂句采用第一樂句換頭重尾的手法,曲中的上下八度大跳把蒙古族人民的粗獷豪放的性格刻畫得栩栩如生,抒發了人們對家鄉無比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解:民歌往往用當地的地方語言來演唱更為親切動聽,因為民歌就是當地人民的口頭音樂創作!稐盍唷肥墙K一帶流傳很廣的民間小調,它里面的襯詞就是當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達了江蘇人民對家鄉的熱愛。
二、學習歌曲《楊柳青》
1、欣賞《楊柳青》的演唱。?
??設問:我們班上是否有江蘇人。你聽到過這首民歌嗎?你能哼唱嗎??
2、輕輕地跟著錄音哼唱一次。?
??先把詞單獨練習念幾遍,然后再跟錄音哼唱。?
3、學唱曲調:?
(1)可以分句學唱,但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
(2)設問:曲調由哪幾個音構成?(1 2 3 4 5 6 )?
(3)第二樂句、第三樂句的附點八分音符要唱好。?
(4)設問:曲調中出現幾次“xx xo”?在出現“xx xo”時,可以按節奏輕輕拍手。(5)完整地、歡快地唱全曲。?
4、學唱歌詞:?
(1)朗讀歌詞。按節奏讀歌詞,尤其是襯詞要讀得流暢。?
(2)把歌詞填入曲調后歌唱,注意情緒與速度。?
(3)如班上有江蘇的學生,請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5、表演歌曲:?
(1)在“ xx xo”處,兩人用豎笛輕輕相碰三下,也可用木質的打擊樂器打擊三下。?(2)選擇打擊樂器,編創節奏型,為歌曲伴奏。?
6、小結:江蘇風格的民歌,江蘇人民唱自己家鄉的歌。
二、學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楊柳青》是江南地區的民歌,F在我們要學北方內蒙古地區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區的不同,民歌風格也完全相同,
2.欣賞《大雁湖》范唱。?
??設問:你能聽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風格嗎??
??(南方曲調較平穩,北方曲調多大跳,……)?
3.朗讀歌詞,熟悉歌曲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西北的熱愛。如果有內蒙古的學生請他談談家鄉風光。?
4.跟隨錄音哼唱歌曲數次,個別句子練唱。要注意樂句的完整性(4小節一句)。5.在歌曲基本會唱的基礎上學唱曲調(因為該歌的大量的切分節奏,學生不易掌握)。在學曲調時,擬用點譜法,學生跟著教師的指揮棒(教棒)點譜學唱。能唱準即可(為以后學習切分節奏作感性鋪墊)。?
6.把2/4拍改編成3/4拍:?
(1)各組討論自編,也可自由結合自編。?
(2)交流自己的改編創作,選出一、二首改編較流暢的曲調,把歌詞填入。?
(3)按順序唱歌。?
7.小結:把民歌作改編創作,又是另一種樂趣。
三、教師總結本節課學習情況,下課。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從聆聽《北京是故鄉》(北京)、《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海南 )中,感受祖國大地從北到南有代表性的 省市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進一步激發我們對家鄉的贊美和熱愛。
二、從聆聽上述作品中懂得獨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力。
教學內容
1、聆聽《北京是故鄉》(北京)、《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海南 )
2、掌握獨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現力。
教材分析
??歌曲《故鄉是北京》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敬仰的圣地。而生長在北京的人們則對這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現代化城市更具有深厚的感情。《故鄉是北京》這首歌曲正是傾吐了生長于北京的人們對鄉土懷戀的情緒。歌曲既描述了北京古城的傳統景物(如天壇、北海、蘆溝橋等),也展現了現代都市的風貌(如高樓大廈、旋轉廳、電子街的機房等)。但歌曲更以最普通而又最富代表性的事物——四合院和油條、豆漿、家常餅,來觸發積淀于心中的鄉情,使人感到情真意切,樸實而貼近生活。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劇和京韻大鼓的音樂素材,賦予了歌曲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
?? 歌曲《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
??這首歌曲表達了人民戰士對鄉土的熱愛,更寄寓了對革命先輩的懷念和崇敬。在優美深情的歌聲中,展現了革命戰士繼承革命傳統,為人民守衛國土的精神風貌。歌曲的第一部分包含兩個樂段。前樂段的四個樂句句式為3+3+4+4(小節),均為八分休止的弱起,使四個樂句承接緊密,欲止不能,一氣呵成,表達了戰士熱愛家鄉的深情和保衛祖國的決心。后樂段的旋律舒展流暢,回旋起伏,熱情洋溢地贊頌了這片英雄的土地。歌曲的中段速度加快,節奏鮮明,帶有進行曲風格,表現了戰士手持鋼槍,巡邏在山路、河邊,英勇地守衛國土的勃勃英姿。最后歌曲再現了第一部分中后樂段的音調,再次傾吐了學習紅軍,保衛祖國的豪情壯志。
聲樂演唱形式?
獨唱:由一人演唱,常用樂器或樂隊伴奏。?
齊唱:指兩人以上的歌唱者,按同度或八度音程關系同時演唱同一曲調。?
輪唱:由兩個以上的聲部演唱同一個曲調,但不是同時開始,而是先后相距若干拍子進入。?
重唱:指每個聲部均由一人演唱的多聲部聲樂曲及其演唱形式。按聲部或人數分為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
領唱:一唱眾和(齊唱或合唱)的演唱形式。因獨唱部分具有引領眾人歌唱的作用,故稱“領唱”。領唱形式常見于民間的集體勞動歌曲(如號子、秧歌)中。?
合唱:指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組所擔任的聲部,演唱一樂曲。可分為同聲(純粹是男聲、女聲或童聲)、混聲(男女聲混合)兩類;又根據聲部的多少再分為女聲二部合唱、男聲三部合唱等。最常見者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的混聲四部合唱。合唱常輔以樂器伴奏。純粹由人聲演唱而無樂器伴奏者,稱“無伴奏合唱”。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歌曲《楊柳青》、《大雁湖》
跟伴奏帶演唱。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