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衡陽市愉景新城小學 2018-05-23 18:23:54
3、要注意孩子情感的細微變化
父母要與孩子做一些心靈溝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對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能夠滿足的,父母應該盡量給予滿足,不合理的,不能滿足的,則要向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滿足的道路,父母千萬不能只關心孩子的痛癢,也不能讓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動輒訓斥,打罵,壓抑孩子的情感流露。相反,父母應讓孩子的情感得到合理的流露,并要了解它產生的原因,需要解決的,應及時加以解決。
4、要為孩子創造各種人際交往的條件
如果家里來了親人,父母要讓孩子相識相伴、沏茶接待。父母也要適當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聚會、晚會、讓孩子見見各種場面,學習各種人打交道。另外帶孩子上街時,要鼓勵孩子問路。乘車、進公園、購物等,都可有孩子付費。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當了小干部,都要予以積極鼓勵和支持。
5、要孩子多參加各種集體活動
在集體活動中,孩子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生活游戲,他們會相互教會怎樣玩耍、怎樣相處、怎樣生活。父母要歡迎孩子的朋友上自己家里來玩,也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到別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嚴以律已,寬以待人,相互信賴,彼此尊重。教孩子學會情緒的自我調適,是父母們日常生活中應該特別給與關注的。
現在學校雖然開始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但多數還是流于形式。學校教育的模式還是發展智力的“知”覺教育,經常以成績分數的高低來衡量孩子的好于壞,缺少了感恩教育等綜合素質的“感”覺教育。
育人無小事,學校的養成教育可以說達到了事事操心的程度。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校要開展有聲有色的教育活動,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使學生體會到了融入集體的快樂,使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每個幼小的心靈里扎根。樹立校園文化,滋養心靈家園。
對孩子們來說,養成一種好習慣不容易,而要保持下去則更難,往往一個假期就會使好習慣丟失殆盡。學校讓孩子們開展自我監督評比。看,那些戴著紅袖章的孩子,穿梭在操場、樓道、校門口,正在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們就是學校的“行為習慣督查員”。
學校要引導學生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圍繞情商教育工程,依據學生的各年齡段特征,設置禮儀、誦讀、衛生、寫字、環保等10個教育項目,使每個學生通過努力,看到自己的進步,證明自己的成功,不斷為自己確立新的目標。
——開展“手拉手”活動,倡導學生向貧困地區孩子捐一本好書,和他們結成幫扶對子,兩校師生相互交流,共促友誼。同時,學校也在班級內開展“手拉手”活動,在班級中形成你幫我、我幫你的良好氛圍。
——用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每年清明節,組織學生革命烈士陵園掃墓,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每周一堅持升國旗唱國歌,在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尊敬師長、關愛同學的教育。
——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前往敬老院開展尊老、敬老活動。積極倡導市區學生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做宣傳、當榜樣,傳播精神文明。
——開展挫折教育,培養積極的性格。小學生大都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學生遭遇到困難要學會堅強。同時又利用家長會單獨與家長交流。希望家長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和溫暖。英國一些學校將孩子帶到荒島上留下橡皮艇、救生圈、繩子等離去,讓學生自行“死里逃生”。
日本學校經常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讓學生赤腳在布滿碎石瓦片的地上走,冬天穿單衣在雪地里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抗挫能力是一個人成長的需要,更是將來成就一番事業的需要。學校要創設條件,使學生遇到學習或生活的難題時,獨立解決,排除困難,接受現實生活的挑戰。
總之,小學階段在抓智商的同時,一定要重視學生情商的培養,要貫穿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挑戰的一代新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