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做孩子的好媽咪 2018-05-22 15:20:35
其實,離異家庭的孩子性格還是莫衷一是的,離異前后孩子的生活環境,父母離異時的方式,離異發生時孩子的年齡等因素都會綜合作用在孩子身上。
但是基本上,就我本人來說,父母在我小學5年級的時候離異,當時弟弟3歲,媽媽沉重的問我,如果媽媽和爸爸離婚你同意么。11歲的我思考了一下之后說同意。
然后問我,那媽媽和爸爸你跟誰呢?我說:我跟弟弟過。現在想來,都震驚于自己的強大啊。很聽話的爸媽于是就離婚了。但,他們是很好的父母,努力在讓離異對子女造成的影響最小化。
首先,他們在離異后,因為孩子們都還小,所以一直搭伙過日子,但互不干涉對方私生活,直至我初中畢業,弟弟上小學。徹底分開后,爸媽每周盡量會均衡與我們相處的時間,保證孩子同爸爸和媽媽相處的時間上平衡。
他們還會互相關心對方,經濟上、生活上互相幫助,甚至互相建議對方再找什么樣子的伴侶。在各自均又結婚后,依然互相關心對方的家庭,從不因為撫養費的問題產生任何爭執,永遠在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從不推諉計較,甚至神奇的我和弟弟發生重大事件要慶祝或決定時,兩個家庭的四個長輩會同時坐在一起幫助我們,可以愉快的聊天、談笑。
一方家庭發生問題,另一方家庭總會火速趕去參與解決。
我結婚時,爸媽牽手上臺,四位長輩都邀請了自己的親友共同為我慶祝,他們的桌子甚至都挨在一起。
即便和諧如此,我和弟弟身上還是出現了離異家庭孩子的性格傾向。
1
首先,我們極度缺乏安全感。這是必然的,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清醒的意識到了自己同大多數孩子的背景不同,因為自我認知就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思維方式,總是更關注自己是否被保護的很好。
我睡覺時,甚至枕下都必須藏著匕首。因為只有一個長輩在家,我不知道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會不會需要我的幫忙,有備無患。因為安全感的缺失,我睡覺穿衣方便逃跑,我一個人在家必須在房屋的中心睡覺,可以掌握各個方向的動靜等等。
2
生活技能過度強悍。世界上的人類分為男人、女人、離異家庭子女。無論性別,他們總是較早的承擔起生活的負擔,經濟上、心理上,靠山意識比較薄弱,幾乎從不依仗自己的家庭,即便自己的家庭可以提供足夠幫助。就我來說,我需要幫忙,但總是會糾結于跟哪方開口,于是還是干脆自己解決了。
我的爸媽,原本就特別注重我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離異后更加注重精神上的獨立和抗打擊能力。我神經強悍到婚后丈夫出軌都可以坦然面對。生活技能上,強悍到變態。水工、電工、焊工、油漆工、修各種車、修各種玩具、修電腦、修手機、修理一件玩具可以重新焊接電路板,洗衣、做飯、整理、清潔等各種家務,中餐、西餐、韓餐、日餐、家鄉菜。每天連晚飯都4菜一湯。戶外生存能力,生火、搭帳篷、徒手斗藏獒。。。一個中國三線城市的女生,生生具備了歐美硬漢的功能。
3
極度缺愛。其實離異家庭子女大部分還是能得到比較足夠的關愛,甚至多于普通家庭,但是我們就會對依偎父母膝下等溫馨畫面有執著的追求。
在選擇伴侶時渴望得到更多更多更多的愛。要求愛的信號的強烈程度經常會讓我們迷失。可能過早的向往家庭生活,可能永遠也不想過家庭生活。倍加珍惜感情,卻總是有惶恐感,仿佛即將要失去,永遠感覺美好是事物或感情對自己來說是奢侈。渴望愛卻又不會強烈的表達感情。
4
極度明確自己和自己所求。目標感強烈。生活效率極高。熱衷于迅速達成目標,并且尋求最優解決辦法。過早的看透自己的需求,只要滿足需求的關系,可以長期甘之如飴。
對于作為女人的我來說,不太懂得一些女人的能力,比如撒嬌,任性,溫柔,騷情。偏重于像一個渴求著大量愛的強大生活機器。懂得并需要生活的激情,卻羞于且不善于充分的表達,做的比說的多。
5
面對打擊,承受能力過強。任何事情的打擊都沒有激烈的情緒表達,第一反應是解決問題,很久之后才會想到自己受到了傷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