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07 16:43:24
(三)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
教師如何培養幼兒自主閱讀呢?幼兒作為閱讀的主人,應讓幼兒在前,教師在后,在互動與引領中,讓幼兒漸漸地去感悟繪本。由于孩子的天性,當他們看見畫面時,往往會有一些表達。這時他們就會用語言表達出來,其實這時正好是教師發現孩子們理解程度的最佳時機。我們不能以固定的教案去束縛孩子們,要讓他們學會自主閱讀,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如繪本《大衛上學去》,首先是因為故事內容很貼近幼兒的生活,大衛他叛逆、調皮,有著孩子的天真。這樣的角色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鳴,繼而就產生想說的欲望。教學中教師經常把一個個問題提出來,讓孩子猜測,孩子樂在其中,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四、繪本教學誤區
在實踐中,由于經驗的缺乏和認識的偏差,繪本閱讀卻往往沒有發揮其優勢,繪本閱讀容易陷入種種誤區。
誤區一:識字朗讀型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一些老師便利用繪本精簡的語言,讓識字不多的低年級孩子在繪本閱讀中進行專項識字訓練和專門的朗讀訓練。在識字、朗讀的要求和壓力下,讓繪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讓孩子對繪本望而卻步。
誤區二:精讀分析型
閱讀教學我們往往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在班級中開展。一些老師把班級讀書會當成平時的語文課堂,將繪本當成一般的語文教材來教學,引導孩子研讀繪本,字詞句段,這各項訓練便拉開了孩子與繪本的距離。
誤區三:講讀提問型
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有著經久不衰的永恒的主題和深刻的內涵。一些老師在教學中,急功近利,在一連串的“你知道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的追問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被蒸發。
誤區四:無指導型
一些老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純粹以朗讀者的身份出現,讀完故事就完事,不啟發、不質疑、不點撥、不指導,使班級讀書會意義缺失,效率低下。
在繪本教學中,在與幼兒分享繪本的過程中,我相信,我們能給予孩子的其實是更多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本著讓幼兒成為閱讀主人的態度去開展。讓幼兒真正地走進繪本,真正地感悟繪本,并在繪本中獲得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