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05 10:59:34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進行類比遷移,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達到較高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表現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問題,從紛繁到復雜的現象中,抓住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往往缺損,他們不善于將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因而考慮問題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學中應抓以下三點:
1、培養學生對數的概括能力。 數的分解能力,是數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內的加法,利用直觀教具,讓學生了解某數是由幾個部分組成和如何組成的,引導他們將20以內的數比較實際意義,認識大小,順序、進行組合與分解練習。
2、讓兒童逐步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 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引導兒童進行類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訣教學中,先通過一環緊扣一環的步驟,讓學生展示“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認識2—4的乘法口訣的可信性,還了解每句乘法口訣形成的過程。然后利用低年級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讓他們模仿老師的做法去試一試,推導出5—6的乘法口訣。生模仿獲得成功后,就與他們一起總結幾個步驟: ①擺出實物;提供思維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結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說明它的結果就是加法式子結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數和結果構造口訣。讓他們按步驟來獨立地推導7—8的乘法口訣。 在這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情況,進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點撥,使獨立思維逐步發展。到推導9的乘法口訣時,有的學生已經幾乎完全能進行推導了,而大多數學生的思維的能力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養掌握應用題結構的能力。 各科教學問題,都有一個結構問題。狠抓結構訓練,使學生掌握數學問題的數量關系,而不受題中具體的情節干擾,是培養思維深刻性的重要一環。由于低年級學生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他們的思維往往帶有很大的局限性。為此,我在數學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如:補充條件和問題,不變題意而改變敘述方法,根據問題說所需條件,擴題訓練,拆應用題縮題訓練,審題訓練,自編應用題訓練等等,拓展學生思維活動,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二、進行合理聯想,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敏捷性是指一個人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具有當機立斷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在運算過程的正確迅速,觀察問題的避繁就簡,思維過程的簡潔敏捷。因此,我在計算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為目的,要求學生有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辦法有以下兩點: 1、計算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正確的基礎上,始終有速度。 對于低年級的兒童,應注意抓好學生計算的正確率的同時,狠抓速率訓練,每天用一定時間進行一次速算練習。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題,”“一人計算,全班注視”,發現錯誤,立即更正或“對口令”,老師說前半句乘法口訣,全班同學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訣,讓全體學生的思維都處于積極狀態。速算比賽,如: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計算題的數量,比完成規定習題所需時間,使全班學生人人都能正確迅速地思考問題。
三、進行說意練習,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表現為:遵循邏輯的規律,順序和根據,使思考問題有條理,層次分明,前后連貫。語言是思維的裁體,思維依靠語言,語言促進思維。教師對學生加強語言的調控,訓練其口語表達能力,是學生能夠有根有據進行思考的基礎。因此教學中要使學生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準確無誤地說出解答思路,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簡潔規范,逐步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 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必須依賴于直觀材料,使他們所學知識產生鮮明的表象。同時,要使學生獲得準確豐富的感性知識,又必須通過合乎邏輯語言引導。最后大腦借助于語言,對感知的事物去偽存真,分析綜合,抽象出本質特征。 如:教學“整萬數的讀法”時,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為學生認識數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讓學生說了計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義,在學生大腦中建立了整萬數的表象,為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擺脫計算器,讓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讀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個數,再讓學生說出每個數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讀法。這樣,使學生用討論的方法對比整萬數與萬以內數讀法的異同,從而概括出整萬數的讀數法則,促進了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例如應用題教學:果園里有梨樹45棵,比桔樹少9棵,桔樹有多少棵?啟發引導學生按下列要點講清算理:根據哪個條件知道“誰與誰比”“誰多誰少”“知誰求誰”梨樹比桔樹少9棵換成另外的說法,應該怎樣敘述?要求桔樹多少棵,實際是求比幾多幾的數,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對這些問題綜合連貫的回答,小學生就能較準確地用口頭表達算理,經過反復的講練,不但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維。 總之,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是我們當今數學教學中必然趨向。讓我們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樂學、好學,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我國古代學者就提倡“學以思為貴”,“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和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該是學生潛能和聰明才智的培育者。教師啟發誘導得好,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發展得越好,對事物認識的能力就越強,自制能力、自學能力和自立能力就越強,這將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良好地促進作用。
一、思維的本質。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人是通過思維而達到理性認識的,所以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思維活動的基礎上。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觀來源,恩格斯把它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思維的重要性。 1、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標志。而其他智力因素都為它服務,為它提供加工的信息原料,為它提供活動的動力資源。沒有思維這一加工機器的運轉,則信息原料和動力資源都只能是一堆廢物。另外,其他諸因素,都必須受思維力支配,即必須有思維力參與,才能有效地進行。 2、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創造力是在思維的基礎上,將高智力因素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綜合的表現。也可以這么說,創造力是在人們心理活動過程中達到最高水平,養成一定社會價值的綜合能力。 3、思維培養是教育的本質目的之一。教育的本質和目的就是傳承人類的智慧,包括人類積累下來的對大自然的認識,對人類社會的認識,對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的認識。人生是有限的,知識增長是無限的,要使學生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去掌握無限增長的知識,僅靠機械傳授、被動接受知識是斷然不行的,古人主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里的“漁”,實質上是指教給受教育者獲取知識的思維方法,這才是教育之本
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思維培養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2、培養思維能力要注意社會實踐運用; 3、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著眼于促進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發展; 4、要努力改變傳統思想的誤區,比如習慣于順境思維、趨同思維、經驗思維、局部思維等。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光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智力方面下功夫。為此,我們要認真搞好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思維的六度,(輻射度、廣度、深度、獨創度、靈活度、敏捷度),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應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