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站資源 2018-04-25 16:31:20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新生兒護理:嬰幼兒睡眠八大誤區,希望對準父母們了解新生兒的養護方式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下面這些觀點,全部來自媽媽們給筆者的留言,可謂老生常談。筆者特地將這些廣為流傳的睡眠誤區,放在開篇進行剖析,如果下次再有媽媽有此類疑問,相信你也可以順便給她科普一下了。
1.“玩累了就困了”“累到不行自然就睡了”
對嬰兒來說,常常越累越難睡,很難安撫,出現“鬧覺”,無法“自然就睡”。雖然累到極致最終一定會睡著,但基本是鬧著鬧著瞬間睡著,這種入眠突然發生,其實是不健康的崩潰式入眠,睡后還容易出現夜驚等現象。
“累到不行自然就睡了”的說法流傳甚廣,是因為這某種程度上符合成人自身的睡眠經歷,但套用到還不會自主入睡的嬰兒上,卻是謬誤。簡言之,就像餓極了再吃會傷胃,累到不行再入睡其實很痛苦。
2.“精神那么好,玩得那么開心”“你看她一點兒不困,沒有要睡的意思”
嬰兒越困越興奮,他們的睡眠信號和大人很不一樣。有時候給予嬰兒的刺激量多,會使他們在清醒時的困倦信號不易被發覺。乍一看,精神好、玩得開心,這對大人來說是清醒的特征,
但對嬰兒卻可能是過度疲勞的表現。嘗試換個安靜的環境,遠離刺激源,有可能就哈欠連天了。
簡言之,打麻將、玩游戲到半夜的人,也不是都哈欠連天的,看起來“精神得很",但其實是在硬扛。
3.“不睡覺那是不困”“不想睡就不睡”
“不睡覺”是個客觀現象,但更準確的說法應該叫“沒睡著”。差別在于“不睡覺”強調的是嬰兒的主觀意愿,意指嬰兒 “不愿意睡”。“沒睡著”并非都是“不愿意睡”,而是有“想睡卻沒睡著”和“不想睡所以沒睡著”兩種。
嬰兒不能自己拉窗簾,不能自己關燈,不能自己脫衣服,不能自己爬上床,不能自己躺下甚至還不能翻身……這些身體上的局限,讓他們無法“想睡就睡”。
總之,嬰兒對睡眠的控制力非常有限,即使“愿意睡”也不代表就能睡著,他們的睡眠更像是只出不進的單向系統—— 醒來容易,睡覺難。
在嬰兒困倦時,不哄睡并繼續和寶寶玩,確實也可能暫時停止哭鬧。對有些家長來說,“就不睡”反而是個相對容易的選擇。但養育本身就無捷徑可走,不要太輕易認為“不想睡”而放棄給寶寶安排休息。
簡言之“不睡覺有可能是不困”,但更多時候是“想睡卻沒有環境沒有能力睡”。
4.“習慣不用培養,順其自然,大了自然會睡”“我們都是這么熬過來的! 孩子大一點大人就熬出頭了”
睡眠和大腦的發育息息相關,兒童的睡眠狀況確實比嬰幼兒更好。但即便將來會好轉,當前的每一天也仍舊重要。疤痕總會自然淡去,但不代表剛開始時沒有疼痛。
如果好的習慣能夠幫助孩子睡得更好,何樂而不為?順其自然中的“自然”是沒有受到太多不當干預,才能發生的。如果已經受到人為干預,養成了不良的睡眠習慣,卻放任其自由發展,到兩三歲仍舊缺覺無法安睡的情況也不罕見。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