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8 14:21:12
在巴學園,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完全由孩子決定。孩子們活潑開朗,聰明伶俐,壓根不是什么“問題學生”。巴學園從此也成了我的一種向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在這樣的學校學習。
03
不管是期望錯配問題還是最佳學習區域問題,歸結到最后,所有問題的解決都要落到“讓孩子做孩子”的六字真言上。
“讓孩子做孩子”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么容易。這里又有幾個關鍵詞:游戲、閱讀、對話。
游戲,必須是在沒有父母干涉的情況下自由自在地游戲。
在《給孩子最好的成長力》一書中,作者非常推崇傳統的夏令營——一種能夠讓孩子真正深入自然的活動。在夏令營里,孩子們能自然而然地學會很多技能,因為,如果你每天都游泳,肯定會變成一個游泳好手。傳統夏令營特別注重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養,它的使命就是要允許孩子做個孩子。
我的一位研究生校友成立了一家體育運動公司,專門針對青少年開展體能訓練。他們的訓練方式除了常規的場地訓練外,還有很多豐富多彩的戶外運動項目,這些項目把旅游與運動相結合,孩子們既體驗了山河湖海的壯美,又全面鍛煉了身心。草地上的枕頭大作戰、樹林里的爬樹比賽、雪地上滑雪、大海邊游泳……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們玩得開心,成長也在不經意間發生。
閱讀是快樂的源泉,身處鼓勵讀寫的環境中的孩子,會展現出強烈的融入語言世界的渴望。我們應該允許孩子自己去探索圖書的世界,大人只需從旁協助。
很多人擔心一兩歲的孩子還太小,看不懂書,其實孩子的聰慧令人難以想象。
我家小朋友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就給她讀繪本,她不僅聽得津津有味,還會形成自己的偏好,每次都挑最愛的那本讓我講。比如在《小雞球球》系列中,她最愛的一本是《小雞球球藏貓貓》,每次都主動翻頁,找出小動物的藏身之處。
等到她會說話了,更是時常語出驚人。看到星星就會說:“星星,你快下來吧!到樹上來唱歌!”看到外婆拿針線縫衣服,她居然冒出一句“慈母手中線”!(因為那時剛好給她讀了《游子吟》,她不僅記住了母親縫補衣服的畫面,還記住了相應的詩句。)閱讀的影響力非同小可啊!
至于對話,雖然現在的父母似乎更加注重陪伴孩子,寧愿自己辛苦一點也要鞍前馬后伺候孩子,陪著上補習班,陪著上特長班。但那只是表面上的陪伴,有意義的對話卻少得可憐。就算與孩子近在咫尺,可能也是在各玩各的手機。
其實,父母與孩子的對話就是人際交往和啟發智慧的過程,再天資聰穎的孩子都需要人點撥,對話就能激發孩子對自然、美和人生的探索。
畢加索曾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于如何確保他長大后依然是。”
套用本書作者埃里卡?克里斯塔基斯的一句話作為解答,那就是:
雖然大多數人都過著默默無聞的生活,但是我們都可以過一種充滿感情聯系和善行的有意義的生活。讓孩子做孩子,讓孩子享受屬于孩子的美好童年,幾乎可以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