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7 10:01:13
(三)學校教育錯誤引導
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致使許多學校只重視學生的智育,甚至以學生的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優劣,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學生分數,成為了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使得許多學生學習壓力異常增加。其實,在現代社會中,學生具有完美的個性和人格要比擁有智慧和能力更為重要。因為社會用人已不僅僅考核專業技能,卻越來越需要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才。可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給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了消極影響。而且,學校也存在教師的教育方法不正確的問題,有的教師挖苦、諷刺學生,更有甚者打罵學生,對學生不一視同仁,對考分高的學生或家長有錢有地位的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習成績差或家庭貧困的學生當成另類看待,這也嚴重影響了少年兒童正常心態的形成。除此,有些學校把素質教育掛在口頭上,口號喊的響,卻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實際行動。
(四)社會消極因素的不良影響
社會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因素是十分廣泛和復雜的。不良的社會輿論導向、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往往使少年兒童在紛繁復雜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無所適從,這對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害的。社會風氣中的積極方面如新風尚對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進作用,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會腐蝕少年兒童的心靈,有些少年兒童效仿某些成年人講究吃喝玩樂,說大話、假話騙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