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7-12-05 16:39:23
幼教網整理了2018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海水》教案設計,希望對教師教學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說教材:
《海水》一文是第六單元《大海》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短小詩歌,主要寫了小朋友向大海提出了兩個有趣的問題,而大海同樣作了非常有趣的回答。在回答中滲透了對大海蔚藍、遼闊的壯美景色的贊美和對漁民揮汗撒網、辛勤付出的敬重。一問一答的方式構成了本詩的特色,使得它內容淺顯便于記憶,同時又充滿空間,便于模仿。作為第二課時,我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引起學生對大海無限的遐思,對美麗、神奇、富饒的大海的深切感受。
說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鞏固生字,學寫“回”“因”兩個生字。
2、感受大海的特點,體會打魚人的辛苦。
3、熟讀《大海》,抒發自己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說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說教學難點:
在讀中感受大海的美麗、體會打魚人的辛苦,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說教法與學法:
新理念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不僅突出課文"工具性"的特點,還應突出"人文性"的特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轉變自己的角色,由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學中,我力爭擺正自己的位置,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與施展才能的空間。本文的教學中,我將非常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給學生創設情景,讓他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心去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快活潑的基調。樣就營造了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新的時代對于孩子們的要求更高。要求他們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自主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識字、合作交流、大膽質疑”,在引導、組織他們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共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明確目標,直奔主題。
第二環節:鞏固字詞,解疑讀文。
第三環節:增量閱讀,激發情感。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培養能力。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首先出示了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方向,從而激勵學生朝目標努力。
第二環節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主要由“檢測讀文、鞏固字詞、理解詩歌、熟讀詩歌、感受詩情”五個步驟完成。每個步驟的實施中,我都力求體現學生的自主和學習、合作探究,并借助圖片、音樂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和諧、輕松地氛圍中去學習詩歌、感悟詩歌。
第三環節中我為學生出示了語文天地中的小詩《大海》,通過學生的自讀、同桌讀、點名讀,讓學生在讀中抒發對大海的贊美之情。
最后一環節讓學生向大海提問,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
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抓住關鍵詞語,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學重難點。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